2016年青海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6年,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在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同时,针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全力推进,有效促进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工作特点鲜明,亮点突出,呈现“八大亮点”:
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新成效。2016年全省共争取各类水土保持建设资金2.8亿元,较去年增长了12%,持续保持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年度投资过亿的历史最高水平状态。截止11月30日,全省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坡耕地改梯田项目34.29平方公里,造林56.92平方公里,经济林0.33平方公里,封禁治理114.26平方公里,共修建谷坊307座,田间道路75.9公里,排水沟69.66公里。
二、国策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今年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五周年,新修订的《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也于今年正式颁布实施,我局紧扣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主题,突出宣传工作的主线和核心,多层次、多渠道大力营造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氛围,国策宣传取得新成效。年内在青海日报发表了题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全民共建秀美山川》的厅长署名文章一篇,水土保持专题宣传报道3篇,《中国水利报》报道2篇。在水利部网站上发表水土保持信息90篇,位列全国前列。在青海水利信息网发表信息144篇,位列全厅第二。在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发表信息197篇。充分利用赛马会、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党校培训等有利时机,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知识讲解、手机群发公益信息等多种形式,推动宣传教育进村镇、进牧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政府机关,力促国策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
三、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局选派2名政治素质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对群众感情深、工作作风实、政策法纪观念强的处级干部赴湟中、民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在局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先后4次赴湟中县田家寨镇卜家台村开展“双帮”活动。积极落实厅领导对2016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指示精神,选择项目县编制建议计划时,注重贫困县、贫困村优先安排原则,在湟中、大通、湟源、互助、民和、乐都、平安、同仁、尖扎等9个贫困县(区)投入治理资金12639万元,占全省治理资金投入的83.33%;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76平方公里,占全省治理面积的88.32%。项目的实施,使487个贫困村、8303户贫困户、35644名贫困人口受益,共增加经济效益514万元。
四、补偿费征收工作取得新成效。2016年,我局严格落实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主体和收费范围等公开制度,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管理。全年省级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240万元,征收额是2015年度的3.5倍、是2014年度的10倍。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我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推进水土保持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2015年至2016年,我局采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等对湟中县已建和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开展了监管示范工作,该成果通过了水利部验收,并以98分位居全国第一。
六、淤地坝除险加固取得新成效。2016年,我省列入年度计划的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共涉及7个县的10座骨干坝。工程总投资为1067万元(中央财政投资93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37万元)。截止目前,下达的10座病险骨干坝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其中:9座已经全部完工,1座已完成80%。共完成投资1015.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95.1万元、占计划的96.2%,省级配套资金120万元,占87.6%,完成了2016年的工作任务。
七、监测领域拓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依托全省国家级重点功能区生态监测与评估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生态监测项目,将我省水土流失监测范围拓展到全省37个县(市、区、行委),基本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
八、绿化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抓好绿化造林、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林带管护工作为抓手,加强培训、严格制度、狠抓落实,长岭沟绿化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16年,长岭沟绿化区春季完成低效林改造500亩,落实管护资金130.4万元,并已全部到位。在长岭沟绿化区建设旅游厕所3座,长岭沟绿化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经过层层推荐和审核,水保局科研试验站站长曹江源同志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
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新成效。2016年全省共争取各类水土保持建设资金2.8亿元,较去年增长了12%,持续保持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年度投资过亿的历史最高水平状态。截止11月30日,全省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坡耕地改梯田项目34.29平方公里,造林56.92平方公里,经济林0.33平方公里,封禁治理114.26平方公里,共修建谷坊307座,田间道路75.9公里,排水沟69.66公里。
二、国策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今年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五周年,新修订的《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也于今年正式颁布实施,我局紧扣深化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主题,突出宣传工作的主线和核心,多层次、多渠道大力营造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氛围,国策宣传取得新成效。年内在青海日报发表了题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全民共建秀美山川》的厅长署名文章一篇,水土保持专题宣传报道3篇,《中国水利报》报道2篇。在水利部网站上发表水土保持信息90篇,位列全国前列。在青海水利信息网发表信息144篇,位列全厅第二。在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发表信息197篇。充分利用赛马会、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党校培训等有利时机,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知识讲解、手机群发公益信息等多种形式,推动宣传教育进村镇、进牧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政府机关,力促国策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
三、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局选派2名政治素质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对群众感情深、工作作风实、政策法纪观念强的处级干部赴湟中、民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在局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先后4次赴湟中县田家寨镇卜家台村开展“双帮”活动。积极落实厅领导对2016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指示精神,选择项目县编制建议计划时,注重贫困县、贫困村优先安排原则,在湟中、大通、湟源、互助、民和、乐都、平安、同仁、尖扎等9个贫困县(区)投入治理资金12639万元,占全省治理资金投入的83.33%;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1.76平方公里,占全省治理面积的88.32%。项目的实施,使487个贫困村、8303户贫困户、35644名贫困人口受益,共增加经济效益514万元。
四、补偿费征收工作取得新成效。2016年,我局严格落实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主体和收费范围等公开制度,规范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管理。全年省级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240万元,征收额是2015年度的3.5倍、是2014年度的10倍。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我省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推进水土保持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2015年至2016年,我局采用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等对湟中县已建和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开展了监管示范工作,该成果通过了水利部验收,并以98分位居全国第一。
六、淤地坝除险加固取得新成效。2016年,我省列入年度计划的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共涉及7个县的10座骨干坝。工程总投资为1067万元(中央财政投资93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37万元)。截止目前,下达的10座病险骨干坝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其中:9座已经全部完工,1座已完成80%。共完成投资1015.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95.1万元、占计划的96.2%,省级配套资金120万元,占87.6%,完成了2016年的工作任务。
七、监测领域拓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依托全省国家级重点功能区生态监测与评估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生态监测项目,将我省水土流失监测范围拓展到全省37个县(市、区、行委),基本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
八、绿化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抓好绿化造林、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林带管护工作为抓手,加强培训、严格制度、狠抓落实,长岭沟绿化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16年,长岭沟绿化区春季完成低效林改造500亩,落实管护资金130.4万元,并已全部到位。在长岭沟绿化区建设旅游厕所3座,长岭沟绿化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经过层层推荐和审核,水保局科研试验站站长曹江源同志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办公室 王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