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守护雪域高原的生命屏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这里群山连绵、冰川林立,这里被称作“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这里有金黄的青稞,飘香的酥油,这里素有“最后一块净土”之称,这里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9月底,记者从林芝出发,踏着阳光,一路向西,感受高原上的一份特殊事业,探寻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为守护这方水土所付出的努力。
脆弱的土表,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一路走来,林芝的茂盛植被,只是西藏的“偶然”。西藏绝大部分连绵的群山上,竟然没有一棵树。
高寒草地,是西藏主要的生态系统。这样的草甸往往只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的土层,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
西藏自治区水保局预防监督科的尼玛占堆说,土壤对西藏来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因为仅仅形成一厘米的土层,也需要大自然四五百年的恩赐。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事实上,在没有重工业的西藏,在没有严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西藏,水和土就是西藏的生命屏障。如何守护大范围、大面积的脆弱地表覆盖层,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西藏水土流失面积为42.2平方公里,约占西藏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流失主要以自然为主,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其次是水力侵蚀,及冻融、水蚀、风蚀交错并存,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正在加剧西藏的水土流失!
西藏自然水土流失面积广袤,存在着高难度的治理困境。漫长的干旱季节,寒冷的气候条件,让植物生长十分困难。可以说,人类对西藏自然水土流失的影响和治理能力极其有限。
一场从顶层设计开始的补课
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现状为西藏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
水利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水土保持工作,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了特殊支持与倾斜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单位对西藏水土保持进行专门支持和援助,松辽委、长江委、淮委等单位也抽调援藏干部直接参与西藏水土保持工作。
今年9月29日,西藏水土保持高峰论坛在拉萨举行,陈雷部长特意发来书面致辞,对西藏水土保持顶层设计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会的院士专家一致认为:对自然的水土流失,人类的影响力极其微弱,但人为的水土流失一定要管好。西藏的水土保持工作虽然起步晚、底子薄,治理任务艰巨、难度大,但这些年西藏自治区水利厅为改变西藏水土流失状况,付出了大量坚苦卓绝的努力。
自治区政府首先从顶层设计开始补课,不断完善法规政策,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发布了《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西藏自治区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并编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专项研究报告》及中长期水土保持规划和“十三五”专项规划。
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2004年挂牌成立。此后陆续建成了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7个地(市)分站和28个县站,水保从业人员近200人,开展培训36次,培训近500人次。全自治区水土保持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老西藏”精神为支撑,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水土保持队伍。
西藏水保局成立后,已先后在江孜县日朗沟、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协沟、山南市雍布拉康等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边境地区小流域治理、清洁型小流域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沿308国道,从林芝到拉萨,一路上除了蓝天、白云、雪山等高原美景,还有来来往往的运土车和随处可见的大型吊车。拉林铁路和拉林高速正在同时建设之中,沿途一派繁忙,道路一路颠簸。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增加对西藏水土的扰动。开山采石、弃土弃渣、损毁植被等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开始增多。
要发展,还是要保护?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西藏的回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西藏自治区水保局局长易云飞说:“保护是为了发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如果只讲保护不提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不能提高,保护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反之只谈发展不讲保护,发展方式也难以持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树立水土保持与项目建设并行不悖、相向而行的观念,要有服务意识。要明确,不是去给项目建设‘找茬’、上‘紧箍咒’、‘穿小鞋’,是告诉和警示生产建设项目单位,必须在项目建设时绷紧生态保护的弦,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
在易云飞看来,项目建设犹如进到别人家的菜园和麦田里,要小心翼翼,卷起裤腿,不能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踩哪里就踩哪里,要顺着田埂、垄沟小心地行走,踩倒了作物要赶快扶起来,尽量减少扰动、减少破坏,用心地呵护菜园子和麦田里的青菜与庄稼。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西藏各建设单位逐渐形成水土保持的自觉。在拉林铁路建设的沿途,一块块“保护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标牌随处可见。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施工环境保护办法》《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使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拉林铁路水土保持监理万兵说:“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具备剥离条件的表土,我们都先剥离保存。在西藏,有时候花钱都买不到表土。”
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重点遏制人为扰动
迈入“十三五”,西藏又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西藏有望完成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大批建设交通、能源、电力、水利、矿产等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
大规模建设对西藏脆弱的地质地貌造成的扰动将越来越大,人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如何最大限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部门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水保局副局长皇甫大林说:“西藏水土保持重点在‘防’字上做文章,近年来自治区水土保持局把目光聚焦于预防监督,把预防监督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争取让建设项目真正做到‘施工不流土、完工不漏土’。”
自2015年以来,西藏水保局在全局进行动员,全员出动,自治区、地、县三级联检,有效整合监督检查力量,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大规模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并进行“回头看”。对认识不到位、整改措施不落实的,分别采取了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目前已对247个大中型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对52个项目进行了“回头看”,约谈了3家生产建设单位,处罚4家生产建设单位,整改落实率达到65%以上。
在大规模监督检查的基础上,今年西藏水保局又增加了巡视手段,督促拉萨市城关区牛奶场补编水土保持方案,督促堆龙德庆区水利局牵头组织各部门对羊达乡乱采滥挖进行联合执法等。
联合西藏大学组织了千名大学生“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美丽西藏”签名倡议活动,面向社会开展水土保持“百题有奖知识竞赛”,在西藏卫视播放水土保持公益广告,组织专家到西藏广播电台访谈,制作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短片,在拉萨市户外大型LED屏播放水土保持规划批复实施宣传片,启动山南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试点……西藏水保局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今年水保局又以“‘3·22’水法宣传”为契机,启动了水土保持“进党校、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活动,分别在山南二高、林周县卡孜乡小学、拉林铁路、日喀则白朗县党校等10余个单位和60多个项目点开展宣传活动,受众达到6500余人次。
强有力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宣传活动带来良好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从不太知道、不太了解、不太关心,到现在逐步有所认知、开始关注、逐步理解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明显好转,交通项目开始主动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和交纳水土保持费,拉萨市城投公司与水利厅签订了水土保持工作备忘录,交通、电力、水电等多个行业积极主动申请水保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观念深入人心,贯穿建设始终。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数量比前3年翻了一番,项目水土保持验收数量是前3年总和的1.8倍,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数量超过前3年总和的1.7倍,多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一连串的数字,展示了西藏水保工作成效,也让西藏自治区水保局站上了2016年全国水土保持视频交流会的交流发言席。
西藏水保工作近年来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人们有目共睹。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协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就是一个“多赢”工程,不但守护了水土,也直接带动了当地藏民致富。
项目自2015年6月开工,经过一年的建设,共种植水保林25.7公顷,人工种草13.7公顷,整治耕地3.5公顷……原本荒芜的土地,经过水保人的努力,如今有了1.7万棵树木,树苗成活率达到95%。
协沟地处拉萨城郊,溪水潺潺,沟边星星点点分布着很多帐篷,当地人称之为“林卡”,历来是拉萨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水保项目实施后,由村委会统筹,集体运营林卡。这些林卡给当地藏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一个林卡一年收入就达2万到3万元。当地小卖部店主次松说:“水保项目建成后,这里的风景更好了,游客更多了,生意也比以前更好了。”看着草和树给协沟带来的改变,游客也切身体会到水土保持的意义,这些林卡也成为水土保持的宣传阵地。
与此同时,这个水保项目也发挥了很好的防洪效益。今年7月13日,协沟连降暴雨,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保项目中的护岸、拦砂坝等工程发挥了重要的防护作用,保护了下游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这样的水土保持项目,近年来在西藏遍地开花,发挥着多重效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西藏已完成综合治理项目13个,完成投资1.06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363.55平方公里。治理之后,这些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减少,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明显提升,有效保护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恢复和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农林牧草的综合建设与开发,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也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绘制发展蓝图,继续推动水保工作开展
虽然付出艰辛努力,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面广量大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西藏水土保持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难题: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缺乏运行管护经费,水土保持机构尚不健全,水土保持综合监督管理不到位,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不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不高,水土保持科研滞后,适合西藏自治区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尚未形成,群众水土保持意识仍需增强……
9月29日,“西藏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高端论坛”在拉萨举行。“水土保持是西藏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措施,是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任务,是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与会专家们的共识。
搞好水土保持,关键是要绘制一张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发展蓝图,全方位地指导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组织力量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西藏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成立自治区水土保持委员会,统筹协调各行业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与西藏水土保持形势与任务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机构;根据西藏实际情况,力争建立水土保持工作与经济建设发展平衡机制。
把西藏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作为国家特殊的专项科研项目立项,进行长期研究;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国策教育,积极推动水土保持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
论坛中,来自全国水保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院士、专家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为西藏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秋天的高原,碧空如洗,白云朵朵。高原上的水保人正整装待发,继续前行!
中国水利报 第3919期 要闻版 2016-11-22 本报记者 郑盈盈 胡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