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山东临沂市农民变股民 水保助脱贫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我家的二亩八分地,参加了榛果专业合作社,有28股股权,等过两年榛子树长大挂果了,俺就由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股民了!”10月24日,提起村里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许家湖镇快堡村村民刘学全自豪地说。在水保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快堡村依托水保等工程项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扶贫模式,通过“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走上了“合作社+贫困户”共赢的脱贫致富之路。
快堡村共636户1920人,耕地面积24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25人。在快堡村东南,有个小山叫英子山,周围都是斜坡耕地,约五六百亩,多砂石。每年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地成薄地。村民一般只在地里种花生、小麦,产量不高。
2015年8月,临沂市发改委批复了英子山项目区实施方案,工程于当年9月30日开工,共300多万元的水保措施在辖区内实施。幸运的是,快堡村就在项目区范围内。今年3月28日,项目竣工,成果丰硕,包括新整理土地800亩,垒砌地堑1.5万米,建200立方米蓄水池4座、拦水坝1座,硬化混凝土路面2000米,修复机耕路3000米等。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快堡村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随后,快堡村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栽植了600余亩榛子,同时借助国家财政扶持,投资100万元着力建设榛子种植园,逐步形成快堡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发展模式。水保工程的实施为快堡村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给“水保项目帮脱贫”树立了典范,快堡村2016年实现31户96人脱贫,2017年将实现21户29人脱贫,完成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的扶贫任务。
无独有偶。位于沂水县道托镇和沂城街道境内的胡家旺小流域,也是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和水保项目,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帮助村民致富。2014年4月30日完工的胡家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45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3平方公里。工程实施后,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形成了“山顶松戴帽,山腰果飘香,山脚梯田连”的治理模式。目前该区域已成功申报“慈湖”旅游景区,有力促进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临沂市山丘区面积占72%,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让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全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0余平方公里,目前仍有4600余平方公里需要治理。
据介绍,2016年,全市共开展了11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沂水、沂南、蒙阴、费县、平邑、莒南、兰陵等7个县,投资715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沂水项目区2016年投资3972万元,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10.15平方公里。以上项目实施,不仅减少了土壤流失23.63万吨,还增加了414万立方米的地表径流拦蓄,项目区人均增收346元。
中国水利报 总第3911期2016年11月8日 2版□本报特约记者 郁凌霜 通讯员 陈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