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水利报:为“生态吉林”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吉林省处于东北黑土区腹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由于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人为原因,导致吉林省东部山地森林退化、中部丘陵沟壑纵横、西部湿地湖泊萎缩,地表裸露、盐碱、沙漠化,黑土层逐年变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如何创新理念、优化政策、凝聚力量,保护吉林省珍贵水土资源,是一道发展难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水土保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根本,推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创新突破;要从水土保持规划入手,注重成果质量评估,做到水土保持设计创新、方法创新、措施创新,努力提高质量和层次,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监控体系。
    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产业拉动,畅通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发挥水土保持先进地区引领作用、典型项目带动作用,发掘基层潜能,激发水土保持创新实践活力。加大创新性项目资金投入,注重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努力探索水土保持治理、监督、监测新途径和新模式,构建水土保持产学研一体格局。
    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步伐,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综合治理“图斑化”管理、监测评价有效服务,初步形成“基础支撑、全面监管、各级协同”的水土保持信息化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水土保持区域协调、项目协调、防治协调
  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目的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看,必须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地位,既要山青水碧,又要经济发展。
    从水土保持工作本身看,必须全面做好各项规划工作,做到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监测预报统筹兼顾、相互协调,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实现发展同步性。
    从区域发展看,既要突出中部地区漫川漫岗沟壑治理与西部地区风沙荒漠治理,又要做好东部山区水土资源预防保护。在项目安排上,既要统筹平衡面上治理,又要重视打造精品工程;既要重点做好贫困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落实,又要做好经济强县在项目上的先行先试。
    从水利角度看,既要突出水土保持工作特色,又要与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步调相一致;在依法行政上,既要突破解决水土保持工作热点与难点问题,又要全面推动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协调发展;在监测能力上,既要发挥固定监测的引领带动能力,又要重视向动态监测、区域监测的逐步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水土保持环境绿色、结构绿色、产业绿色
    一方面,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本身就是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壮大还需要“绿色”的理念。
    从整体工作看,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强化谁开发利用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和补偿的责任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从具体工作看:

    重点加强预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封育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成果保护,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管理,促进生态自然修复,重点构建东部长白山水源涵养带、西部湿地草原生态维护带。
    加大防治步伐,狠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扎实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财政补贴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严格质量和效益管理,要注重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延续性,重视建后管护,突出做好以黑土区治理为代表的治理体系。
    加快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设施技术升级,逐步实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动态监测全覆盖,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全程监控,提高监测和信息化水平。
    构建水土保持工作保障体系,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探索水土保持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制、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机制。从水土保持产业项目看,要注重打造绿色项目、生态清洁型项目,继续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保科技示范园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促使水土流失治理与当地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努力实现水土保持政策开放、服务开放、市场开放
    良好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开放发展的生命线,环境发展也需要利用开放发展的优秀成果。
    吉林省在水土保持领域应采取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省份水土保持的先进做法和优秀成果。加强与学术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作用,积极探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施验收、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服务新方式。
    在行政管理上,要准确把握水土保持行政审批任务和要求,着力提升市场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服务中的主体新活力。正确认识吉林省水土保持工作中面临的差距和存在的不足,坚持发挥人民群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
    水土流失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必须坚持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带来的成果。
    强化扶贫攻坚,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富民惠民行动工程,与农业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规划了解民情、建设重民意、管理用民智,不仅做到治水 治土、更要做到治贫致富。
    强化宣传教育,做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经验成果宣传纪念活动,推动水土保持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生课程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在水土资源保护中的“获得感”,引导公众积极关心、参与水土保持工作。要逐步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水土保持成果差距,实现水土保持均衡发展。发挥好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做好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工作,把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让人民真正享有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资源保护带来的成果。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已经经国务院批复实施,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吉林省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全力推动吉林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为“生态吉林”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保障。
    中国水利报 第3909期 现代水利版 出版日期:2016-11-03 吉林省水土保持局局长 张超英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