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青山绿水共为邻----记第七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杨元辉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青山绿水共为邻”是第七届“母亲河奖”获得者杨元辉工作的动力,也是杨元辉及其团队孜孜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为了守护好首都紧缺的水土资源,北京水务行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与大地为伴;他们保水保土,守护大山;为了青山绿水,他们遍尝千辛万苦——他们就是北京的水保人,杨元辉就是当代北京水保人中的一员。
200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杨元辉带着青春与梦想,来到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从事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修复河沟河道生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杨元辉忘我地投入到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与首都的青山绿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土保持工作艰苦,但水保人不怕苦,他们一心为首都水土资源保护贡献着力量和智慧。提起杨元辉,领导说这是个踏实肯干、有想法的小伙子;同事说,他善于钻研,业务熟练;同行说他接地气,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这方山水;设计单位却无奈地摇头,说他怎么那么严格;老百姓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在为我们着想。
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多年干旱,水少、水脏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面对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北京水保人开拓思路,结合实践,明确提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采取21项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他们下决心保卫青山绿水,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为了建好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首都水土资源,杨元辉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周末节假日对他来说也是奢求,即使生病也常常坚持工作。复杂的技术难题,工程的建设进度安排,农村治污规划,杨元辉都在无数次加班加点中完成了。就连四岁的儿子也常问:爸爸又在加班?
为了让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符合实际,他一次又一次跑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发放调研问卷,让农民了解生态清洁小流域,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工程建设前期,他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举手表决;工程施工中,他带着同事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参与施工,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工程完工后,把工程的产权、管护权移交给当地农民,调动农民的主人意识、责任意识,让农民积极、主动地管护好工程。
杨元辉他们不但工作条件艰苦,还时常有危险发生。2013年冬天,从密云小流域现场检查回市里的途中,因天降小雪,道路湿滑,车辆发生侧滑,与大货车刮蹭后,与山体发生撞击,又撞到悬崖边的护栏上,险些造成车毁人亡。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九年来,杨元辉取得了多项骄人成绩。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全市已建成的32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中,2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他和他的团队在近十年的努力下建成的,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5平方公里,涉及7个山区县及丰台、海淀、石景山、通州、大兴、顺义6个平原区县,覆盖100多个乡镇1 000多个村庄,1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建成的2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为首都构建起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在他的努力下, 20万农民被吸引直接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使130万农民受益。他还引入近自然治理理念,生态修复河沟道2 600多公里,使1.2万亩农田面源污染减轻,12个村庄开展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74个村庄污水问题得到解决。
杨元辉不是个书呆子。他学以致用,善于对工作成果和调研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先后撰写《生态清洁小流域施工质量评定规范》等3个地方标准,出版《北京市山区河(沟)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2部专业书籍,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民参与指导意见》等6个制度办法,编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等5个市级规划。因此,他被列入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荣获北京市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先进个人,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项和局级先进个人等称号。
正是由于他和他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生态清洁小流域在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连续多年列为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连续三年列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写入《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多次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国内门户网站等媒体加以报道。2015年2月2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调研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时指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进新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让杨元辉感到高兴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保护首都水源地的同时,也改善了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水环境质量。一次在怀柔青石岭小流域调研过程中,杨元辉路遇一名普通村民,闲聊的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村民说,前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一年到头身边也见不到几个青年人,整个村里没有一点生气。经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环境好了,城里人来游玩的越来越多。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收入逐年增长。听了这位村民的话,杨元辉心里感觉美滋滋的。他深深地认识到,生态清洁小流域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解决当今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想到这些,杨元辉感到今后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而生态清洁小流域就是基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原则要求,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实施21项措施,养山、保水、植树种草、整修梯田、改善河库水质,最终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北京全市16 410平方公里共划分为1 085条小流域,经过多年不断努力,目前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23条。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率先破冰。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京发〔2015〕11号),确定由北京进行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密云水库上游河北张承地区推广北京市治理经验,于2015—2017年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
天蓝、地绿、水美,为了这一目标,北京水务水保人重担在肩,永远在征程。
中国水利报 第3903期 民生水利版 出版日期:2016-10-25
为了守护好首都紧缺的水土资源,北京水务行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根农村,与大地为伴;他们保水保土,守护大山;为了青山绿水,他们遍尝千辛万苦——他们就是北京的水保人,杨元辉就是当代北京水保人中的一员。
200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杨元辉带着青春与梦想,来到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从事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修复河沟河道生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杨元辉忘我地投入到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与首都的青山绿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土保持工作艰苦,但水保人不怕苦,他们一心为首都水土资源保护贡献着力量和智慧。提起杨元辉,领导说这是个踏实肯干、有想法的小伙子;同事说,他善于钻研,业务熟练;同行说他接地气,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这方山水;设计单位却无奈地摇头,说他怎么那么严格;老百姓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是在为我们着想。
1999年以来,北京连续多年干旱,水少、水脏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面对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北京水保人开拓思路,结合实践,明确提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采取21项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他们下决心保卫青山绿水,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为了建好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首都水土资源,杨元辉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周末节假日对他来说也是奢求,即使生病也常常坚持工作。复杂的技术难题,工程的建设进度安排,农村治污规划,杨元辉都在无数次加班加点中完成了。就连四岁的儿子也常问:爸爸又在加班?
为了让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更符合实际,他一次又一次跑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发放调研问卷,让农民了解生态清洁小流域,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工程建设前期,他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举手表决;工程施工中,他带着同事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参与施工,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工程完工后,把工程的产权、管护权移交给当地农民,调动农民的主人意识、责任意识,让农民积极、主动地管护好工程。
杨元辉他们不但工作条件艰苦,还时常有危险发生。2013年冬天,从密云小流域现场检查回市里的途中,因天降小雪,道路湿滑,车辆发生侧滑,与大货车刮蹭后,与山体发生撞击,又撞到悬崖边的护栏上,险些造成车毁人亡。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九年来,杨元辉取得了多项骄人成绩。他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全市已建成的32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中,2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他和他的团队在近十年的努力下建成的,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45平方公里,涉及7个山区县及丰台、海淀、石景山、通州、大兴、顺义6个平原区县,覆盖100多个乡镇1 000多个村庄,1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建成的29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为首都构建起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在他的努力下, 20万农民被吸引直接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使130万农民受益。他还引入近自然治理理念,生态修复河沟道2 600多公里,使1.2万亩农田面源污染减轻,12个村庄开展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74个村庄污水问题得到解决。
杨元辉不是个书呆子。他学以致用,善于对工作成果和调研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先后撰写《生态清洁小流域施工质量评定规范》等3个地方标准,出版《北京市山区河(沟)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等2部专业书籍,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农民参与指导意见》等6个制度办法,编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等5个市级规划。因此,他被列入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荣获北京市京津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先进个人,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项和局级先进个人等称号。
正是由于他和他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生态清洁小流域在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连续多年列为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连续三年列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写入《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多次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国内门户网站等媒体加以报道。2015年2月2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调研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时指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进新农村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让杨元辉感到高兴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保护首都水源地的同时,也改善了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水环境质量。一次在怀柔青石岭小流域调研过程中,杨元辉路遇一名普通村民,闲聊的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村民说,前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一年到头身边也见不到几个青年人,整个村里没有一点生气。经过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环境好了,城里人来游玩的越来越多。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收入逐年增长。听了这位村民的话,杨元辉心里感觉美滋滋的。他深深地认识到,生态清洁小流域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解决当今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想到这些,杨元辉感到今后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而生态清洁小流域就是基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原则要求,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实施21项措施,养山、保水、植树种草、整修梯田、改善河库水质,最终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北京全市16 410平方公里共划分为1 085条小流域,经过多年不断努力,目前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23条。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率先破冰。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京发〔2015〕11号),确定由北京进行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密云水库上游河北张承地区推广北京市治理经验,于2015—2017年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
天蓝、地绿、水美,为了这一目标,北京水务水保人重担在肩,永远在征程。
中国水利报 第3903期 民生水利版 出版日期: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