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水利报:绿水青山富民”的开县实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来到重庆市开县南雅镇三山村,只见一条条水泥便道像白色丝带缠绕在层层梯田间,一道道条石砌成的排水沟直通山顶,山平塘、防旱池、沉沙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开县南雅镇三山、民安、南雅村4.17平方公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这片贫瘠的荒山坡摇身一变为“花果山”。
    绿水、青山、富民——开县水务局负责人用六个字道出了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真谛。
    自被列为国家“长治”工程重点县以来,开县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坡耕地改造利用为重点,科学布局工程、生物和农耕三大措施,合理建设路、沟、池、凼等配套措施,努力建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先后建成了“回龙道路”“白水精神”“大慈样板”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水土保持精品工程,使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植根于老百姓骨子里,开县多元造势,在开展常规性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把每年7月、7月的第一周和6月29日作为水土保持宣传月、周、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采取专栏、标语、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开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的“三集中”水保宣传活动,增强全县广大干群水保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
    把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水土保持的目的和归宿,开县从改变山区基础条件入手,大力推广应用优质、低耗、高效农业,兴修农田,种植经济果木和经济作物,发展畜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治理区比非治理区农民年均多增收300元左右。同时,通过治理,各重点治理区土地利用更趋合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明显减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县还把水保工程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移民、文明新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行“五改”(改房、改厕、改灶、改栏、改水)“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治理是手段,重在结果。”开县水保站负责人说:“‘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与‘优化结构,实现绿山富民’两手同时发力,才能让水土流失治理效益最大化。”开县整合水土保持、小农水、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在规划、项目、资源、产业等方面形成融合,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解决项目区灌溉难、耕作条件差的现状。同时,引进具有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抵御旱涝灾害的经果苗木,既治好水土促进产业,又发展产业反哺水土。
    开县健全完善机制,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向“职责不明、管护责任缺失,监管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边治理边破坏”等难题宣战。
    据开县水保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开县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机制作为巩固治理成果的重要手段,自1994年开展水保执法试点工作以来,以查处典型案件为突破口,严把审批、监督和收费“三关”。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加快水保监督执法体系网络建设,全面开展监督执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保监督执法工作向纵深方向推进。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查处各类水土流失违法案件371起,依法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含防治费)1448万元,水行政执法力度明显加大。
    开县把项目规范化管理机制作为巩固治理成果的关键环节,从工程立项、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到资金拨付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水保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民资、民有、民营、政府适当补贴的小型节水工程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经营方式,形成良性循环的管护机制。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尤其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和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地区且财政实力弱的开县来说,更是漫漫征途。”开县相关负责人长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尚有2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急需治理,按每年治理30平方公里计算,需要70年才能完成治理任务。”他说:“下一步,开县将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加速推进水系治理和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监管等有效举措,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切实加强生态保护。”

    继续争取国家项目投入仍然是开县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根本途径。对于下一步水土保持项目监管,开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加大县级财政水土保持资金监管力度,合理安排水保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每年留出适当的资金量,作为已完工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建后管护费用。同时,将进一步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对涉及各项目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由一个部门统一把关,避免不符合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项目上马。”

    《中国水利报》2016年4月26日□本报特约记者 廖中顺 文/图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