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迈向城市生态水土保持新阶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开展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有效防治城市开发与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势在必行。
深圳作为全国第一座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城市,20多年来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成绩斐然。如今,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我市“治水提质”重点工作重要抓手,我市城市生态水土保持工作正迈入遵循主体功能区划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全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的新阶段。
深圳开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先河
一到雨天,城市道路“黄”水漫流,道路积水堵塞,内涝频发;不下雨的时候,空气扬尘重,雾霾大;城市里总有一些黑臭的河流……这些现象的背后,正是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2.73平方公里,因建设项目动土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1.23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9.68%;2015年,全市水土流失隐患面积仍有25.28平方公里,因建设项目动土产生水土流失隐患面积为15.27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隐患总面积的60%。
城市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有效防治城市开发与建设中人为水土流失、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水土保持工作重要内容。
1995年8月在深圳召开的全国部分沿海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城市水土保持概念,提出城市水土保持主要体现为以城市建设服务为中心目标的水土资源保护理念。这也让深圳成为全国第一座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城市。
深圳水土保持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995年以来,我市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投入,经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个阶段。如今,深圳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部署下,正迈向城市生态水土保持新阶段。第一阶段: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为我市生态环境提供保障。1995年~2000年,市、区财政和社会共投入14.5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3平方公里,泥沙侵蚀总量由每年411万吨降至100万吨以下,有效抑制全市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局面。
第二阶段:裸露山体缺口生态治理提升城市生态品位。为全面推动全市采石场关闭复绿、废弃石场治理和裸露边坡生态防护绿化工作,2001年后,我市开始集中整治裸露山体缺口。从2002年开始,连续五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市水利基金安排2000万元,区财政按1∶1配套,用于200多个重点裸露山体缺口的专项治理,打造出大南山北遗留边坡、盐田港、雷公山等一批亮点工程。
第三阶段: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提供生态屏障。2004年以来,我市把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原水源保护林工程)列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内容。2005年~2007年,我市从水保专项经费和水利基金中安排2603万元,在饮用水源水库流域开展555.41万平方米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2007年已完成30座饮用水源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立项工作,目前市管15座水库中大部分已完成,大幅提高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涵养率和雨洪利用率。
第四阶段:城市生态水土保持新阶段。如今,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市正迈入城市生态水土保持阶段:遵循主体功能区划空间开发秩序,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保护的关系,以不断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为目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现状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确定城市水土保持分区和国土空间各功能区的水土保持主攻方向,落实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综合施策,分类指导,强化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和监管,形成全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防治水土流失深化城市管理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要求: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恢复,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的载体,海绵城市的骨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和我市“治水提质”重点工作重要抓手,城市生态水土保持事关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事关“治水提质”中心工作成效,事关全市人民生活福祉。这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携手合作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和关注,全面提升行业统筹管理与服务能力,提高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充分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宜居功能,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有效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与健康。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管理治理年”,也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治水提质”攻坚战已经打响。我市水土保持工作也将按照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锲而不舍、一干到底,对于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问题,必须坚持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的工作指示,切实树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作风,从大局着眼、从细处着手,围绕“治水提质”重点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前行。
深圳特区报 2016年3月2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