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十三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与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重要发展理念,并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形成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北方防沙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水利部、黄委党组对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新部署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尊重自然、人水和谐,依法治水、科学管水,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六项工作原则。岳中明主任在今年全河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三五”总体目标时,要求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5.75万平方公里,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管体系基本健全,人为水土流失初步控制,努力实现治理体系基本现代化;基本建成满足治黄需要的水沙、水利工程、生态与经济社会等重点要素信息采集感知体系,建成黄河信息高速公路,实现重要信息互联与传输的光纤化,建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治黄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实现治理能力基本现代化。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些部署和要求上来,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自觉用五大发展理念统筹谋划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事业发展,坚持综合治理与预防保护相促进,坚持从治理向管理转变,奋力开创“十三五”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黄河上中游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路一带”战略政策支持下,经济社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主要区域和能源化工重要基地,随着交通、城镇等基础建设开发力度加大,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水土保持监测滞后,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落后。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监测场点布局不完善,监测场点少;缺乏长期、连续监测的机制和保障,不能连续、系统地开展监测工作;监测数据类型单一,不能全面反映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态势,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监测站网、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监测能力建设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多沙粗沙区及重点支流监测仍没有全面开展。
    三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政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黄河上中游地区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区域,工农业用水量与日俱增,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同时,辖区河道管理区域广、河段长,尤其许多省界河流,随意向河道弃渣、侵占河道搞工程建设、单方面修筑水工程等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既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又极易引起两岸水事纠纷,水行政管理任务非常繁重。
    四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事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缺乏学术带头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梯次有断层,水政、水保监察队伍建设尚不到位,执法力量不强。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弥补经费缺口的任务很重。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以上形势与机遇,作为全国最大的一支水土保持专业化管理队伍,区域性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流域性水土流失治理方略研究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行业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水行政管理的协调者和管理者,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强化水土保持监测、严格水行政执法管理、抓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强化水土保持科研、完善队伍自身建设等,全力推进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健康发展。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穆胜国  孙太旻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