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者从1月27日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召开的2016年全局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在水利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治河为民、人水和谐”新理念,通过深化治黄改革,改进作风,扎实肯干,进一步加强上中游流域宏观管理和重大战略研究,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强化水行政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等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前期和法规标准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窟野河流域综合规划》等6个综合规划水土保持部分的编制。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通过评估。黄委水土保持监督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可研获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获黄委批复,前期工作已完成。编报的《水土保持业务经费定额》通过水利部批复并实施。代部制定了《省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新《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起草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流域水土保持管理日趋完善。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再创新业绩。制定实施了《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办法》,会同地方水行政部门督查部批生产建设项目600多项次。督促指导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和监测监理工作,完成了100多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先进单位”。配合水利部做好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审查,对水利部批复的890多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普(调)查,每年发布黄河流域(片)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报和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报,大型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水土保持监测迈向新阶段。启动了黄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每年发布一期流域(片)水土保持公报,完成28条典型小流域、23个典型监测点的定位观测,每年采集处理遥感影像4万平方公里,被评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重点防治区监测先进单位”。完成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黄河中游重点支流动态监测、黄土高原12条小流域示范坝系水土保持监测,以及重点防治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等项目全部任务。历时四年(2010-2013年)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普查任务,建立了水土保持基础数据信息库、遥感影像库等。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开展重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对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地区进行了数字调查,探索“天地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初步完善了局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通讯和数据的互连互通。更新了监测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设备,购买了遥感处理软件,将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水保监测中,数据采集效率提升、精度提高。
——水政水资源管理更加严实。受理、审查(批)河道建设项目93项,颁发施工许可证41项,强化了河道建设项目防汛(凌)清障执法检查,保障了管理范围内在建项目的防汛安全。开发了黄河上中游取水许可电子报表系统,建立了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台账。加强水政水资源执法能力建设,建成了黄河水量调度系统西安分中心。完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期水权转让和宁夏水权转让试点实施工作。开展了黄河上中游流域抗旱调研,完成了辖区内万亩以上农业灌区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负责监管的黄河干流和重点支流进行水行政执法管理,“十二五”共组织、参与现场检查140余次,查处涉河违章项目120余项,维护了上中游流域良好的水事环境。完成宁夏、河南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稽查督查以及内蒙古2015年第四季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督导检查工作,农村水利管理取得新进展。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常态。指导流域各省(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5.4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730多条,建设淤地坝740座,年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履行淤地坝安全运用行业监管职责,保障了流域5.8万多座淤地坝安全度汛。积极开展委员会办公室新的运行机制建设,制定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编发委员会工作简报。成功组织召开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十二次会议。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引领技术创新。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项目10余项研究任务,获省部级奖2项。完成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原型观测站年度观测任务。完善和规范了水土保持原型观测体系,初步建成了南小河沟小流域科技示范园,对“三站” 99个径流小区进行了梳理、整合及完善。
——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绥德局迁建、西峰花果山水库除险加固和基层水土保持试验场危房改建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房屋6602平方米,翻修水、电、暖、道路等配套设施,初步解决了基层单位机关和试验场站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着力改善班子结构,提任14名正处级干部担任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提任19名副处级干部充实到各级班子,“十二五”期间全局共招聘高校毕业生7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25人,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方面明显改善。充分发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程监理、方案编制、监测评价等技术服务优势,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十二五”累计实现经济总收入5亿多元,比“十一五”增长约70%。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用制度管钱,全面完成各年度预算执行任务。
——党风廉政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新高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等入手,从严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清理了公务用车和机关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持续平稳。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局机关2013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黄河上中游管路局 孙太旻 穆胜国供稿
——前期和法规标准建设取得新成果。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黄河流域综合规划》和《窟野河流域综合规划》等6个综合规划水土保持部分的编制。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通过评估。黄委水土保持监督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可研获水利部批复,初步设计获黄委批复,前期工作已完成。编报的《水土保持业务经费定额》通过水利部批复并实施。代部制定了《省级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新《水土保持法》的配套法规。起草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流域水土保持管理日趋完善。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再创新业绩。制定实施了《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河地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办法》,会同地方水行政部门督查部批生产建设项目600多项次。督促指导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和监测监理工作,完成了100多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先进单位”。配合水利部做好国家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审查,对水利部批复的890多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普(调)查,每年发布黄河流域(片)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报和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报,大型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水土保持监测迈向新阶段。启动了黄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每年发布一期流域(片)水土保持公报,完成28条典型小流域、23个典型监测点的定位观测,每年采集处理遥感影像4万平方公里,被评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重点防治区监测先进单位”。完成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黄河中游重点支流动态监测、黄土高原12条小流域示范坝系水土保持监测,以及重点防治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等项目全部任务。历时四年(2010-2013年)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普查任务,建立了水土保持基础数据信息库、遥感影像库等。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开展重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对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地区进行了数字调查,探索“天地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初步完善了局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通讯和数据的互连互通。更新了监测系统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设备,购买了遥感处理软件,将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水保监测中,数据采集效率提升、精度提高。
——水政水资源管理更加严实。受理、审查(批)河道建设项目93项,颁发施工许可证41项,强化了河道建设项目防汛(凌)清障执法检查,保障了管理范围内在建项目的防汛安全。开发了黄河上中游取水许可电子报表系统,建立了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台账。加强水政水资源执法能力建设,建成了黄河水量调度系统西安分中心。完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期水权转让和宁夏水权转让试点实施工作。开展了黄河上中游流域抗旱调研,完成了辖区内万亩以上农业灌区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负责监管的黄河干流和重点支流进行水行政执法管理,“十二五”共组织、参与现场检查140余次,查处涉河违章项目120余项,维护了上中游流域良好的水事环境。完成宁夏、河南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稽查督查以及内蒙古2015年第四季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督导检查工作,农村水利管理取得新进展。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常态。指导流域各省(区)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积5.4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730多条,建设淤地坝740座,年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履行淤地坝安全运用行业监管职责,保障了流域5.8万多座淤地坝安全度汛。积极开展委员会办公室新的运行机制建设,制定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定期编发委员会工作简报。成功组织召开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一、十二次会议。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引领技术创新。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资助项目10余项研究任务,获省部级奖2项。完成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原型观测站年度观测任务。完善和规范了水土保持原型观测体系,初步建成了南小河沟小流域科技示范园,对“三站” 99个径流小区进行了梳理、整合及完善。
——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绥德局迁建、西峰花果山水库除险加固和基层水土保持试验场危房改建及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房屋6602平方米,翻修水、电、暖、道路等配套设施,初步解决了基层单位机关和试验场站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着力改善班子结构,提任14名正处级干部担任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提任19名副处级干部充实到各级班子,“十二五”期间全局共招聘高校毕业生7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25人,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方面明显改善。充分发挥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程监理、方案编制、监测评价等技术服务优势,创新经营机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十二五”累计实现经济总收入5亿多元,比“十一五”增长约70%。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严格财经纪律,用制度管钱,全面完成各年度预算执行任务。
——党风廉政与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新高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等入手,从严推进作风建设,全面清理了公务用车和机关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持续平稳。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局机关2013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黄河上中游管路局 孙太旻 穆胜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