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十三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明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记者从1月27日召开的201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黄河上中游流域管理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是:指导协调流域各地全面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省级审批项目抽查比例不少于总项目数的5%,每年发布一次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报。实施好黄委监督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发布系统,基本实现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编制不同河段管理规划,健全完善河道内建设项目审查许可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流域内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用3年的时间,指导协调地方完成黄土高原地区2700多座中型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经济工作,推进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借力国家生态文明扶持政策,把基层试验场打造成有品位、示范效应强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着力推进七大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
    ——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上。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做好子午岭-六盘山和三江源(黄河源区)2个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以及19个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工作,加强对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管护,配合做好水土保持公报发布,履行好流域机构监管职责。
    ——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上。以国务院办公厅《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为指导,编制具有流域水土保持特色的《黄委水土保持监测规划》。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完善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发布系统。研究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监测评价能力和流域监测机构能力建设,逐步形成水土保持监测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完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监测项目,为水沙研究和生态建设考核提供支撑。
    ——在水行政依法管理上。加强河道管理,强化日常巡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与地方政府水利综合执法,开展黄河源区管理办法立法研究、局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及管理平台建设,巩固完善黄河上中游联合执法格局。
    ——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上。以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导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据采集方式,开发、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应用支持体系,完善数据库系统,开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据中心建设、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建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应用服务平台,科学、全面、系统、管理各类数据。
    ——在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和科学研究上。编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多沙粗沙区拦沙工程规划。根据《黄河科技发展规划》,完成水土流失原型观测站网优化及建设、资料数据整编与管理系统开发,加强黄土高原沟壑区保护与治理、水土保持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技术等专题研究,促进黄河水土保持重大技术问题解决。
    ——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上。以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为重点。实施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抓好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三站”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报批与建设。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监管能力建设,加强与地方水利水保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作用,持续推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自身管理与能力建设上。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高层次科技人才行业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为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强化风险防控为重点,建立高效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以用足用好政策、提升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重点,筑牢经济发展基础;统筹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干部职工精神面貌,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孙太旻  穆胜国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