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碧水印丹心——湖北“丹治”工程十年巡礼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丹江口市胡家山流域 蔡本学 摄
时光荏苒,风雨兼程。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三千里汉江水,掉头向北,直润京津。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为了呵护这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的360万人,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践行湖北省委提出的“绿色决定生死”生态理念,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和谐生态画卷。10年来,“丹治”工程共完成投资13.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9.08亿元。治理项目覆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10个县(市、区)的66个项目区、283条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64平方公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水质稳定在Ⅱ类。项目区经济迈向绿色和谐发展。
肩负使命 敢于担当
水质的根脉在生态,保护的关键在水土。为保障汇入丹江口库区的水质能长期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湖北水利肩负使命、敢于担当。
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2007年,湖北正式启动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湖北水利继续向纵深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十年“丹治”,湖北水利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以维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良好为目标,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手段,以项目建设、生态修复、预防监督、监测评价为重点,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推进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工作。
据监测资料分析,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过去的9335平方公里下降到5616平方公里,且流失强度明显降低。强度以上流失普遍降至中、轻度,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测算,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项目区年平均侵蚀模数由4524吨每平方公里下降到3368吨每平方公里,年拦蓄泥沙量2266万吨,年拦蓄径流量1.9亿立方米,有效地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
突出特色 民生至上
荒山要被子,老百姓要票子。湖北水利人在“丹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至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丹江口市胡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采取“三道防线、五级防护”的防治思路,将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建设与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效益明显。治理后,流域林草覆盖率达70%,流域出口水体中氮含量较上游减少40%,磷含量减少50%,人均基本农田增加到1.2亩,探索出了烟—草—畜—沼循环农业,烟—菜轮作、苗林一体化耕作模式,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产业化、生态化。郧西县始终坚持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统一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各项资金协同使用,实现了各项效益的持续发挥。香口小流域华家坡坡改梯及配套示范工程635亩,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310千克增加到480千克。全县种草及改良草场面积4.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山羊——马头羊原产地和“四大杜仲基地”之一。郧西县神雾岭村村民郭奎生说:“神雾岭村是国家贫困村,过去亩产量在300斤左右,流域治理后,亩产达千斤以上。人民的日子好过了,盖起楼房,产业进行调整,发展核桃产业,家家户户都有了存款。”
郧阳区自实施工程以来,突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共完成15个项目区66条小流域14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后的小流域形成了木瓜、核桃、柑橘、樱桃、草莓、胡桑、蔬菜、茶叶等八大特色产业,凸显出“山顶翠柏绿、山腰花果香、山脚高产田,田路相通、沟渠配套、排灌自如”的生态农业新格局。“小流域治理后,我们这儿发生了巨大变化,空气变好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耕作条件变好了,老百姓都说党的政策好!”看着自家门前的变化,郧阳区洪门铺村村民张正山激动地说。
竹山县以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为目标,率先在十堰市创建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将水土保持的各项治理措施、特色产业、治理成果等集中在园区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展示,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建成木瓜、核桃、茶叶等多种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房县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在“丹治”项目资金5373万元的基础上,整合林业部门资金239万元、能源部门资金117万元、交通部门资金280万元、国土部门资金36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取得项目实施效果。
经过10年的治理,湖北省“丹治”项目区年增产粮食近1.3万吨。柑橘、茶叶、香椿、核桃等各类果品产量年将增加2.2亿千克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净增799元。环境面貌大大改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灾变少了。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谐文明的新项目区正在逐步形成。
任重道远 满怀希望
在“丹治”工程一期和二期项目中,湖北省“丹治”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治理范围小、速度慢、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水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防治任务重、责任大,尤其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水源污染更是量大面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随意堆放和排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湖北水利将持续加大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丹治”项目建设和管护长效投入机制,扩大水土保持治理范围,提高治理标准,巩固治理成果,减轻水土流失危害,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保项目区天蓝、库碧、山青、水绿、人幸福,在保持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征途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水利报 水利民生周刊 1月19号 第五版 □中国水利报记者 胡顺华 通讯员 邵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