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水利报:内蒙古敖汉旗 生态建设带动生态经济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今天的敖汉旗,漫山遍野的生态林下山货多,农民一年四季有收获。春天挖野菜,收集松花粉,夏天采蘑菇,挖药材,秋天摘山杏,采松籽,冬季打沙棘果、松塔,出现了一批靠收购山野货致富的经纪人。这是敖汉农民享受到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实惠。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敖汉旗每年有3万亩良田被洪水冲毁,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形成了“水土流失—贫困”的恶性循环。
  残酷的现实,坚定了敖汉人根治水土流失的决心。旗委、旗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40多年来坚持依托国家水保建设项目、京津风沙源项目、坡耕地治理项目,带领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大决战,治山治水,植树种草,使6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凸显,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山野经济。
  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村是敖汉旗叫来河源头。过去,山上光秃秃,山下乱石头,天降一寸雨,沟起一丈洪,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敖汉旗水利局先后在四六地村实施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山、水、林、田、路、沟进行了综合规划治理,混交栽植松树、杏树、沙棘树、杨树,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成为靓丽的水保基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受益最大的许杖子村组过去是“烧火没柴草,捧碗喝稀粥”,村民葛景田回忆说:“那年治理阳坡时,张向林当队长,逼着人们上山会战,人们都骂他没人情,现在树大了,蘑菇、杏核、沙棘果多的是,外营子人都来捡,人们都说他是功臣了!”葛景田说的是2007年旗水利局利用京津风沙源项目资金对许杖子组山沟没治理的面积进行了总体规划治理,使治理面积达到100%。
  登上许杖子前山山顶俯瞰,村庄被杨树、松树、杏树环绕着,一排排红砖瓦房掩映其间。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富说:“由于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好,四六地村山上山下都是树,山野经济形成规模,人要是勤快,一年捡松蘑、红蘑就卖1万多元。再等几年,2005年至2008年这四年治理的沙子沟、水泉沟、许杖子、柏树沟的树长起来,蘑菇就更多了。大营子到韩家店的河道2012年开始有明水,野鸡、野兔、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在这里安了家!” 
  四六地村的生态建设成果只是敖汉旗大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敖汉旗生态建设“由生态效益主导型向经济产业主导型转变”的思路影响下,目前全旗共有各类林产品加工厂65家、果品加工厂7家,年产值可达1亿元。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