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藉河示范区“果”真美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黄河报(网)组成的“高原行•生态情” 联合采访组一行走进甘肃天水藉河示范区,在素有“陇上江南”之称的天水市南北二山,共同寻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所带来的变化。一路上举目望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或许是色彩绚丽的枝叶,摇曳了秋的妩媚,或许是成熟香甜的秋果,熏染了秋的韵味。就连林间轻飞莺雀的鸣叫,听起来都是那么婉转动听,它们好像是在歌唱赞美这收获的季节,玉米、大豆果实累累,苹果、葡萄挂满枝头,到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用天水治理监督局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马春林的话说,藉河示范区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经过两期项目的连续实施,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总体设计要求,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较好地完成了由黄到绿的嬗变。先后建成的万亩苹果基地、万亩樱桃基地、万亩葡萄基地和万亩核桃基地,已成为天水市藉河示范区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社会的支柱性产业。在此基础上,示范区人民还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要求,实施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封坡、治沟、绿化为目的的水土保持林、防风林、风景林也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既防治了水土流失,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使规划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60%以上,年拦蓄泥沙量130多万吨,减沙效率达85%,减水效率达56%,加之沟道内7座淤地坝的拦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洪水泥沙不出沟。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在天水北山罗玉沟支流桥子沟径流观测站采访时,正好经过藉河示范区的万亩樱桃基地,陪同采访的天水治理监督局径流观测室主任董雨亭告诉介绍说,我们所处的地域是天水市秦州区的烟铺村,烟铺村的大樱桃无论从栽植规模还是树形长势看堪称天水乃至甘肃果业发展新的亮点。示范园有国内看好的红灯、大紫、先锋等名优品种,这里远离工业尘埃,海拔适宜,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越,是大樱桃的适生区。其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不打农药,不使用化学药品,是优质、高效、安全、放心的绿色果品。丰收带给广大果农丰厚的回报,由于各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略有差异,每年从最初上市的每公斤30元至40元,到后期的每公斤16元至30元不等,果农用一筐筐、一篮篮人间仙果换回一沓沓崭新的票子,换来庄稼汉幸福、甜蜜的好日子。
    目前,烟铺村发展大樱桃的经验已辐射到邻村、邻县区乃至更远的地方。樱桃成为藉河示范区人民群众的摇钱树,初步尝到甜头的果农在感谢政府和流域机构的同时,开始在投资管理上狠下功夫,在树立品牌意识方面细心琢磨。“樱桃好吃树难栽”的神话,已被用心栽培,认真管护,樱桃好吃,树也好栽的创新意识所打破。
    离开罗玉沟,我们又来到位于南山的成就中国优秀水果品牌的“花牛苹果”万亩基地。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区委、区政府依托藉河二期项目建设,整合财政、扶贫、交通、水利、果业、对口帮扶等6个部门项目资金2400多万元,在麦积区城郊南山5条小流域集中连片打造的“花牛苹果”观光采摘示范园。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透过车窗,公路两边的苹果园一个接着一个,每一颗果树上都挂满了锤头般的花牛苹果,红得发紫的苹果在绿叶的陪衬下,经太阳光照射,显得格外醒目,大家仿佛进入了童话般世界。
    车行十几分钟后,停到花牛村花牛苹果基地接待办门前,马路对面并排竖立着3块20多平方米的展示牌,上面详细记录着万亩“花牛苹果”基地的各种荣誉和数据。花牛苹果1965年首次打入香港市场,并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同年9月23日,毛主席品尝后给予高度评价,中央办公厅专门致函,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村民致谢。半个世纪以来,先后20多次荣获各类大奖。截至2014年全市特色果品面积已达350万亩,产量140万吨,产值近50亿元,今年预计产量200万吨,产值60亿元,人均果品收入1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做大做强做优果品产业,已成为该市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
    浏览过路边展示牌后,大家走进现代化、精细化、环保化管理程度很高的花牛苹果园内,各自拿着手机、相机选好角度,霹雳咔嚓不停地按下快门,仿佛要把眼前的画面全部收入储存卡中。一簇簇、一串串十四五公分长,十来公分粗的花牛苹果,把一颗颗苹果树都压弯了腰,红得发紫的花牛苹果着实让人垂涎欲滴。
    转过一个丁字路口,在果园地边一个具有气象因子预报的电子显示屏前,遇到一位武姓的果农,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说,“我们这里栽植的‘花牛苹果’,因为个大,早产,丰产,没有大小年,抗病力强,耐冻,成熟期全是紫红,而且不落果,很受市场欢迎。我家6口人,光花牛苹果就种植60亩,现在有20亩果园已进入盛果期,每亩收获3000公斤至3500公斤,去年赚了20多万元。今年的果子已被浙江的客商全部收购,并预付了20%的定金,过几天人家就来收果子啦。”
    我们采访的最后一站是藉河示范区中山流域万亩葡萄基地。车过北山铁路地下通道后沿着硬化的乡间道路盘旋而上,虽已过了葡萄的采摘旺季,但沿途中仍可看到成片的山地葡萄园中,有串串纸包晚熟葡萄挂满葡萄秧上。不知是因为产量、价格,还是销路、葡萄品质退化的原因,不少原先为葡萄园的地块已经更新为樱桃或核桃种植园了。待记者来到该流域制高点社棠镇观景台上举目望去,可能是因为错失了葡萄早熟品种的采摘季节,万亩葡萄基地已失去往日的风采。
    据调查了解,我们所在的社棠镇中山流域万亩葡萄基地,由西山、中山、东山3个小流域组成,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涉及石岭、郭坪、柏林、东山、下曲等5个行政村1660户8700人。流域内建成果园1.4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葡萄2.1万吨,年葡萄鲜果收入突破8000万元,流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治理前的不足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6624元。目前,流域内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1.7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原来的29.3%提高到现在的86.8%,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78.4%,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目前的83.9%。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走进观景台下面的果园内,遇到了62岁的东山村村民东九如,正与老伴及侄子在自家的果园里忙着采摘核桃,记者便与他攀谈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说,近年来,东山村依托城郊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利用大棚培育了红地球、巨峰、马奶子等优质葡萄品种。镇上为了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鼓励、扶持农民种植葡萄、核桃、苹果等特色林果业,让广大果农高兴的是,这些优质品种的葡萄不仅长势旺、价钱好,而且销售也不用出门,村上的合作社会联系客户上门收购。
    东九如告诉我们,他家先后种了8亩葡萄,5亩苹果,1亩樱桃和5颗老核桃树,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加上儿子在外地打工每年能挣1万多元,平均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养活着全家8口人,这种情况在村里也就属中等水平。由于今年葡萄成熟季节与西安等地的采摘期撞车,往年每斤可卖二三元,今年卖不到两元一斤,收入估计要比往年减少万把元。但是今年的樱桃比往年产量高,价钱也能卖到10元左右,总体下来与往年也差不多。目前,全村种植的200多亩葡萄,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藉河示范区已实现了“山顶戴帽子、山坡铺毯子、山腰系带子、近地平台子、山背果园子、沟谷盖被子、沟底穿鞭子、路林成影子”的治理格局,一个个梁峁沟坡披上光彩鲜亮的绿装,一片片农田荒地变成了孕育希望的林果园,一户户农家脱了贫,致了富,踏上了奔小康之路,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主体的经果林项目的实施,让古老的藉河变得更加秀丽、迷人。









   

 记者 孙太旻  王继和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