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绿色时报:青海“五个坚持”提升防沙治沙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十二五”以来,青海省不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总体上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扩展至缩减的历史性转变,防沙治沙工作迈上新台阶。
    青海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努力做到5个坚持。一是坚持工程带动。全省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国家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防沙治沙建设成效。 二是坚持治沙富民。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枸杞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治沙和致富双重效益。目前,全省枸杞种植面积达43.95万亩,进入采果期面积25.9万亩,年产量5.4万吨,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4亿元。枸杞采摘务工人员6.3万人,人均收入6000余元。三是坚持依法治沙。省政府多次出台治沙意见,明确防沙治沙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设立封禁保护区8个,总面积894.3万亩。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建立了领导干部任期造林治沙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在治沙造林过程中,各地坚持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可以继承、转让、拍卖,长期不变”的政策;提出“三放开”,即对造林绿化开发治理荒山、荒滩、荒沙的投资对象、投资渠道、投资形式放开,无论国家、集体、个人都平等对待。五是坚持科学治沙。针对不同沙区特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沿线采用滴灌造林技术营造护路林127公里,造林成活率95%以上;在共和盆地形成封沙育草区、固沙试验区、农田林网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防护体系;在贵南黄沙头风沙前沿地段建立了6万亩杨树深栽造林治理示范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采用人工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动沙丘。经过治理,建成沙棘固沙林6万余亩,治理面积10万亩。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55.695万亩,完成投资7.56亿元。
    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8月17日第一版  青海省水保局办公室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