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水利报:鄂尔多斯治沙:“乌金大地”绿色重生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8-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村民正在露天采矿复垦区采收大果沙棘
 
    盛夏时节,乘坐飞机俯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放眼望去,处处皆是绿涛翠海;深入其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曾经裸露的沙土地披上了绿装,曾经肆虐的黄风被绿树遏制,曾经奔波的牧民成为安居乐业的工人或居民。
    通过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思维转变,鄂尔多斯调整了区域“人—天—地”关系,寻找出煤炭开采沉陷区、荒山秃岭生态治理及产业发展的关键生物种——沙棘,使“产煤不见煤,养羊不见羊”成为鄂尔多斯一道亮丽的风景。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沙棘让全市荒漠赤地变为了绿色“聚宝盆”,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丰富,羊绒、煤矿、稀土、天然气既是全市的产业构成,也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是,如何实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当地村民受益、企业增效、政府创绩共赢,形成良性生态经济社会循环是大难题。
    神东煤炭集团的13个矿井为全封闭式开采,井田面积达到1037平方公里,大多为闲置沙荒地。神东煤炭集团与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合作,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治理,开展试验示范,发展沙棘产业,提高生态治理经济效益,调动农民参与沉陷区治理的积极性。利用风蚀区沙地沙棘丰产栽培技术、沙棘防日灼保墒保活技术、果园式精细经营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等种植沙棘经济林,建立稳定、高效、永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如今,沙棘种植成活率从2006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矿区建成沙棘生态经济林达6万亩,每年可固沙19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万吨,相当于4.1万辆机动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这些沙棘林已部分开始挂果,年产值1.1亿元,绿色资源经济效益已显现。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在与复垦区地表状况有很大差异的露天煤矿区,沙棘依然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聚鑫龙煤矿是离鄂尔多斯城区最近的露天煤矿。一边是开采区,裸露开采面,沙石堆积,遇到刮大风,沙尘肆虐;一边是采煤复垦区,绿油油的沙棘林,与开采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聚鑫龙煤矿与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采煤复垦区治理,2010年开始连续种植6年沙棘生长良好。2011年,大果沙棘(深秋红)种植已达万亩,配套灌溉设施,建成高原圣果公司采果、采叶基地,同时建立集种植、研发和加工于一体的大规模沙棘产业基地,以实际行动推进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周边村民参与到沙棘种植、采收、加工等活动中,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000元。沙棘林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只要山头变得更绿,农民的口袋就会变得更鼓。
    20年的探索,鄂尔多斯采取重点示范、典型带动,以先进为榜样,先后建成神东、聚鑫龙、巴隆图、宏丰等明星企业,更是推进煤矿企业和生态治理企业强强联合,把土地复垦、植被建设、产业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治理模式,“地方政府出政策、煤炭企业出资金、专业公司出技术、当地农民出劳力”等联动模式促进了地下黑色,地上绿色产业顺利发展。
    20年的沙棘生态建设,使鄂尔多斯“脱胎换骨”,而这种改变还将继续。鄂尔多斯人将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在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开展沙棘资源建设,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用实践和成效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中国水利报 2018年8月30日第02版 卢顺光 土小宁)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