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杂志专访|水利部水保司司长蒲朝勇: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 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落地见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1-1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8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决策部署,及时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狠抓责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前,中国水利杂志专访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
中国水利:围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任务。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蒲朝勇:2018年,按照部党组“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把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我们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责,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水土保持严格监管态势已初步形成。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对569个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开展跟踪检查,实现了部批水保方案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不力的73家生产建设单位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对3个生产建设项目违法弃渣行为挂牌督办,责成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查处,起到了以点带面震慑作用。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6300多项,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500余起。12月初,水利部启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将围绕长江大保护集中查处一批突出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目前正围绕“发现问题、认定问题、严格追责”监管三要素,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细化处罚依据和标准,为严格监管和执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的同时,继续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验收报备关,从源头上预防人为水土流失。2018年,水利部本级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54个,接收自主验收报备46个,其中7个项目不满足条件未通过审批或报备。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对201个项目作出了不予许可决定。
中国水利:请介绍一下2018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效和做法。
蒲朝勇: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长江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预计完成5.4万k㎡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实施坡耕地改造24万h㎡,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80条。工作中特别注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等六部委局,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对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评估和五年考核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目标考核评估制度,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9个省份18个县开展了以奖代补试点。从试点地区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有效降低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本,提高了中央投入效益,同时还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据统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本平均降低20%,撬动社会投入比例100%,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
中国水利:2018年水利部对淤地坝安全度汛情况开展暗访督察,这是淤地坝安全运行监管模式的一次创新。请您谈谈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蒲朝勇:黄土高原淤地坝数量众多、建设标准较低、抵抗洪水能力差,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为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落实“三个责任人”责任,2018年在监管方式上进行了改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汛期组织黄委会开展了4次淤地坝安全度汛暗访督查,严格按照“四不两直”方式,对黄土高原七省(自治区)22个地市61个县区的436座淤地坝进行了安全度汛督查。4次暗访督查不但真正查出了问题,掌握了淤地坝安全运行真实情况,还通过约谈、通报、责成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等方式严格追究,对地方形成了强有力震慑,真正将责任传导到了地方。地方也真正行动起来,认真进行整改。据统计,黄土高原七省(自治区)也同步开展了淤地坝暗访督查,累计派出88个组329人次,对177个县的淤地坝进行随机抽查,有效落实了“三个责任人”责任。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今年督察发现的问题,建立淤地坝安全度汛长效机制,确保淤地坝安全度汛。
中国水利:如何评价2018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
蒲朝勇:监测和信息化应用是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2018年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管理需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监测方面,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明确年度动态监测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中央与地方按照统一规划、分工协作的原则,首次实现了960万k㎡国土面积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年度全覆盖,可以定量掌握到县级行政区及国家关注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为水土保持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制度落实和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以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监管重点上的应用。制定出台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在晋陕蒙接壤地区等4个重点区域、8个省全域范围及其他23个省的23个地市开展了区域遥感监管试点,全国覆盖区域达到218万k㎡,对394个生产建设项目采用无人机手段监管,提升了监管效能和水平。这项工作为2019年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全国全覆盖监管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水利:请谈谈2019年水土保持重点工作。
蒲朝勇:水土流失现象根子上都是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本质就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而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只能是靠监管,而且是强有力的监管。无论是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解决三大水问题对水土流失防治的现实需要,还是从破解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矛盾来看,都要求必须抓好管理、强化监管。
2019年,水土保持工作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按照鄂竟平部长提出的“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重心转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思路,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督查问责为抓手,抓紧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统一有序的督查问责体系、两手发力的综合治理体系、科学高效的监测支撑体系,充分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全面履行水土保持职责,着力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基础扎实、监管有力、治理有效,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重点从政策、制度、机制、基础等方面入手,狠抓责任落实。
实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对省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并开展对市县人民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通过两级考核评估,推动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
建立人为水土流失严格监管的制度体系。出台水土保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意见;建立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清单,制定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与责任追究办法;出台水土保持诚信与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严格监管与执法提供制度保障。
开展全国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和曝光一批典型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水行政综合执法的长效联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执法行动,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形成强监管震慑。
严格落实督查问责制度。制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权责清单,以及重点治理工程督查和责任追究办法。构建水利部、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和省市协同的督查体系,对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情况开展逐级督查。通过强有力的督查问责,保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监管责任的落实。
创新政策机制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长江经济带坡耕地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群众的责任义务,形成合力推进坡耕地治理。大力推进以奖代补、村民自建方式实施国家重点治理工程。通过政策机制创新,发挥中央投入的撬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推进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抓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两个全覆盖。继续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量掌握到县级行政区域和国家关注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动态变化。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人为水土流失全覆盖监管,精准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将监测监管成果及时全面应用于各项管理中,为水土保持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做好水利扶贫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土保持的政策落实和投资支持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城口县定点扶贫帮扶工作,为城口县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助力。
坚持不懈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以务实的作风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记者/张金慧 通讯员/尤伟 刊于《中国水利》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