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水土保持助推青海省城镇化建设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3-0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多年来,青海省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致力于打造精品亮点工程,紧紧围绕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助推旅游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开展工作,水土保持助推城镇建设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示范典型不断涌现。
    科技水保的典范——长岭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位于西宁市区的长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经过30多年的治理,已形成了绿化美化、科研试验、科技示范、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具有青藏特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的山地生态公园。 通过对115公顷园区实施山梁顶防护体系、坡面治理、沟道治理和山坡脚治理,达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的效果,建成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旱作造林技术、水土保持造林林种配置示范区和青海省水土保持监测综合站,被水利部和教育部、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现在的长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像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雄浑绵延的夏都西宁西山之中,宛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护佑着高原古城的生灵土地,在青藏高原这块高天厚土上造就了一处城郊型水土保持治理的生态天堂。
    城市水保的精品——火烧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的湟水一级支流火烧沟流域,流域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5.79%,植被稀疏、灾害频发。为突出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西宁市火烧沟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实施封禁措施、沟道治理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涵养了水源,减轻了地表冲刷,促进了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治理后的火烧沟,河道、岸地、植物、园路、灯光、建筑等融为一体,并与现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湿地有机衔接,相互衬托,乔灌草相互交映,园路小品精巧点缀,赋予文化创意的人行廊桥,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突出了生态和谐的特点,让市民更好地与水为伴,感受水的韵味、秀美和风情。
    城镇建设的屏障——民和县城周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重点县。县城川口镇周边流域总面积为246.0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3.48%,羁绊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6平方公里,流域内林草覆盖度达38.1%,年均保土量43.16万吨,年均拦蓄地表径流283.2万立方米,使流域林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分条件得到改善,流域小气候得到调节,不仅营造了城镇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商家投资兴业的外部形象,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高起点推进筑就了绿色屏障。
    藏区城镇的样板——同仁南当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同仁县地处“三江源”缓冲区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流域,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省旅游观光胜地。 南当山位于同仁县城郊,项目区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58.4平方公里。项目实施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6平方公里,共实施坡改梯110公顷、水保造林1301.5公顷、营造经济林10公顷、人工种草3170公顷、封禁治理7000公顷,修建谷坊307座、沟头防护17处、过滤坝10座、护岸墙2000米、垃圾池28座、垃圾填埋场2处。南当山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县区人居环境和维护隆务河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治理处 李琦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