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回访——记柠条塔煤矿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07-0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工业场地边坡 建设前期临时防护
工业场地边坡 建设中期分阶绿化
工业场地边坡 建设后期防护效果
厂内边坡 拱形骨架建设
厂内边坡 建设后期防护效果
风井场地 建设过程平台绿化措施
风井场地 建设过程边坡沙障防护
进场道路 建设前期临时防护
进场道路 建设后期防护效果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片资源密集、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晋陕蒙接壤区。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北煤南运”的核心源地、“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重要的能源化工发展基地,但遍布风沙滩地、黄土丘陵沟壑,植被稀疏,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国家首批认定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及监督区。
多年来,流域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战略部署,注重监督检查成效落实,涌现出了一批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开发建设项目。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引导带动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区的柠条塔煤矿,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该项目注重项目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坚持先进的水土保持理念指导,高标准防治水土流失、显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带动示范了区域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度,作为全国煤炭企业中的第一家,获得水利部授予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荣誉称号。近日,为巩固和提高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成果,进一步发挥生态文明工程辐射作用,晋陕蒙监督局组织对柠条塔煤矿进行了回访。
注重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到煤矿现场,生态企业的感受直面而来。煤矿管理规范,秩序井然,采煤、输煤、运煤,红红火火,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着黑色的能源。各分区内景观亮丽,高标准保护着厂区的安全运行,也展现了企业的文化理念。
建矿时的大边坡地形,修建为三级平台。平台间的边坡,是一道绿色的风景线,绿草茵茵,灌木茂盛,和周围遍布沟壑的地貌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将水土资源保护了起来。平台延伸至沟底,边坡和堤防工程力地保护着厂区的安全稳定,考考乌素河缓缓流过,一片和谐美景。
矿区内碧草如茵,繁花似锦,风景宜人。虽然是个煤矿企业,但厂区三季花开,四季常绿,景色如公园一般。人均林草面积78平方米,远超城市建设标准。矿里的人说,他们长期吃住在矿上,但不用和脏乱差的环境打交道。下班以后,要锻炼身体,要休闲娱乐,都很方便。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让每一个工作在矿上的人,感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益处。
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多重效益
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及时落实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了建设过程中的土方挖填扰动。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了渣土矸石的规范处理,防治了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的实施,更好拦蓄了降雨,改良了土壤各项性质,调节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创造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好的企业,不仅仅创造经济效益,更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良好的地企关系。柠条塔煤矿的建设,带动了就业岗位2万余个,大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修建道路10余公里,方便了周边村民的出行,改善了区域的交通情况;交流推广生态治理、管理模式,对更广大区域的开发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创造。绿色发展的背后,体现着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精心组织、精确实施,不断提高着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助力企业保有良好市场竞争力。
示范区域项目,传播生态建设经验
随着“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荣誉称号的获得,不少企业来到柠条塔煤矿实地参观、学习与交流。柠条塔煤矿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发挥管理效力。开工建设前,加强机构、人员、规章、制度等基础保障建设,保证建设过程职责分明。施工过程中,发挥合同约束作用,督促施工单位减少扰动,杜绝乱占、乱挖、乱堆;规范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把好质量关,做好过程监控。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及时落实各项整改要求。
做好技术把控。注重生态理念融入,从矿区规划、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逐步细化明确至施工招投标及合同中。突出防治标准,全面治理各防治分区,严格控制土壤流失量,全过程挡护渣土矸石,保护表土资源,建设防治区内林草植被。结合矿区实际,注重景观营造,将地形地貌的限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景观带,将有污染的渣土矸石恢复治理成为绿色的山丘。
企业文化保驾护航。注重企业员工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将生态文明理念导入到管理到执行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激发全体员工主动保护环境,实现以经济盈利为价值标准到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转变。让想生态,为生态,成为习惯与文化,让每一个人感受到绿色发展的效益。
(黄委晋陕蒙监督局监督处 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