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黄土高原的绿色奇迹——陕西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侧记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10-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榆阳区赵家峁村委会
榆阳区赵家峁水保示范园
榆阳区赵家峁水保示范园
榆阳区赵家峁水保示范园
□记者 刘艳芹
“近几年,我们村的田地治理好了,机械可以上山,我种了30多亩地,只要两天就种完了,如今不仅产量提高了,人也没过去那么累了。我家还养了二十几只羊, 一年收入3万多元,小日子现在过得红红火火”。来到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村民刘开付站在田边高兴得说。
赵家峁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区,全村171户618口人,耕地2100亩,曾经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人居环境差,是榆阳区东南部山区典型的区域性贫困村。可如今的赵家峁,全村 7.8平方公里土地上,已建成百余套新型住宅及设施农业区、时令水果区、 现代养殖区、水上游乐休闲区等十多个休闲游乐景点,成为初具规模的黄土风情与现代风格相融的休闲度假村,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在这奇迹的蝶变背后,是水保工程的鼎力相助。
栽树种草让荒山荒坡披上绿纱
“小时候沙尘暴特别多,出去一趟,嘴里一说话,嘎嘣嘎嘣的,都是沙子,眼睛里一揉,也是沙子。”村民李润梅说。
可眼前的赵家峁水保示范园区,那一道道沟沟坎坎,一面面山坡陡崖,一个个山塬山峁,遍地都是绿植,满眼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几乎看不到黄土高原的本色。
2013年以来,在盘活现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赵家峁村抢抓中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历史机遇,以创建“山水林田湖草”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充分挖掘生态文旅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特色旅游,打造了富有“杏花溪谷,峁上人家”和“老家记忆,难忘乡愁”的乡村旅游样板,成功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在项目实施中,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采取了不同的水保措施。不仅对原有坡面进行治理,兴修了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还进行了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有效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增强了土壤有机质抗蚀力,达到了保土蓄水,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目的。”榆林市榆阳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事务中心(以下简称榆阳区水保事务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顺着山路一直往前,看见沿路沟沟峁峁种的树木有高有低、品种不一,就连边坡上种植的植物也是形态各异、种类繁多。“这些边坡原为裸露土质边坡,一下暴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山坡上冲刷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渠,甚至发生垮塌,造成意外事故。这块种的是紫穗槐,紫穗槐根系发达、枝叶茂密,具有很好的防水保土作用,而且耐干旱、耐寒冷、耐贫瘠,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榆阳区水保事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说。那边沿沟槽边种植的是爬山虎,主要是充分利用爬山虎的攀爬吸附特性,尽可能的减少土方开挖、土方回覆等,同时还可垂直延展性绿化坡面。
综合治理促群众增收致富
在水保示范园建设中,榆阳区水保事务中心以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治理、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利用先进的“GIS软件”和“KS软件”,深入田间地头、梁峁沟坡,形成不同规划方案,进行评优选择,做群众满意项目。
同时将水保治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相结合,主动融入农业、林业、畜牧、扶贫等涉农项目。打破传统打坝修地单一模式,不断优化治理措施结构,科学制定水保林、经果林措施比例,助推大扁杏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蓄水、滞水、用水与防洪工程,拓展了水土保持科普、文化与教育功能,做足了高效利用的“水”文章,为治理区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成功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村民赵永爱说,以前地不好种,都是零零碎碎一绺一绺的,各家各户你分一点他分一点,一年到头收入也就是几千元。
如今的赵家峁村,村民们从祖祖辈辈居住的窑洞搬进了14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告诉记者,1999年起,赵家峁村率先实施退耕还林2567亩,栽植大扁杏1050亩,发展鲜食李、杏等生态经济兼用林1450亩,人均经济林3.5亩。2013年,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生态移民项目,修建新居112套,将全体村民整体搬迁。近年来,利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以发展宽排水平梯田和经果林为主,结合营造水保林和人工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1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444.06公顷、经济林30.42公顷,整修土地1300亩(其中葡萄酒庄基地300亩),旱作物农业试验田1000亩,整修移河湾土地120亩,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值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趋于合理。2018年,被命名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目前,全村林木覆盖率从23%上升到52%,村集体经营收入2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100元上升到1.44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40%,实现了整村脱贫。
强化管护让小山村更加美丽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乾坤天地人自然和谐”。这是榆阳区在实施水保工程中的理念。在工程实施中,榆阳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保生态建设,吸引民营企业家和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同时注重技术推广,多措并举合理搭配创新工程。通过“山、水、田、林、路、沟、草”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平阶建设的机械化,梯田边坡单一植物护坡向复合植物措施护坡转变。
为持续巩固水保工程实施效果,榆阳区水保事务中心针对赵家峁项目区内部分高陡山坡、沟道,土层较薄,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的情况,采用全年封禁,严禁人畜进入,以利于植被恢复。对现状植被覆盖相对较好,坡面较缓的区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用半封的方式进行治理。即在保证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实行季节性封育,在林木生长季节封山,在林木休眠季节开山。
并着重加强后期管护。实行项目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双重负责制。针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投劳困难的问题,对林草生态类项目,一律采取工程造林措施,按照“划标段发包、企业承包建设、合同化管理、按进度付款、验收达标后移交”的流程规范管理,落实 “三年保成活”责任。
青山秀水画中来,宜居宜游人欢喜。目前赵家峁项目治理区已经实现“梯田层层绿、房屋家家美、清水上山岗、花果满园香、绿树绕山梁”的预期目标。随着水保综合治理工程的持续实施和巩固,我们相信,黄土高原的绿色奇迹将不断扩展延伸。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0月17日 □记者 刘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