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无人机“盘点”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技术抗旱新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9-12-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穿鞋子”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坡耕地喷灌系统
黄花菜植物篱+生态路沟+地下蓄水池
果园林下等高耕作措施+果树根际精准灌水装置
土壤墒情监控系统
湿热,也许是大多数国人对江南的印象。笔者点开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全自动气象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全年降雨量为1148.1mm,尤其是自7月份雨季结束以后,8月份仅为48.9mm,9月份7.9mm,10月份11.6mm,8月1日出现最高地表温度70.1℃,8月8日出现最高气温38.2℃,9月24日出现最低空气湿度13%...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的背后,对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38mm的江西而言,是极端罕见的干与热,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所在的赣北区域稻苗枯焉,湖塘干涸,土地开裂...
面对如此严酷的异常天气,江西省水保院积累了近20年的水保科技在科技园百年一遇的“抗旱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佐证了水保科技工作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如春风秋雨——润物细无声,用在关键时。
在这一千多亩的水保科技园子里,随处可见的是山顶戴着“帽子”,山腰系着“带子”,山脚穿着“鞋子”的水土保持措施。让我们跟着无人机“盘点”一下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抗旱”的举措及成效吧。
山顶“戴帽”——守好资源第一关
俯视园子,我们惊奇地发现,整个园子从来不是完全单一林相,我们可以看到多个林斑构成了青翠欲滴的生态之网。20年不间断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了园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顶级群落,其中,常绿阔叶树种有香樟、乐昌含笑、深山含笑、杜英、桂花、杨梅、枇杷、油茶、柑橘等,落叶阔叶林有山核桃、黄连木、桃、七叶树、清梅、红梅、美人梅、黄金槐等,灌木林有红花檵木、蓝莓、腊梅、连翘等,针叶林有杉木、湿地松、马尾松、罗汉松、红豆杉等。与此同时,林下我们仿天然生态套种了有的灵芝、黄精、麦冬等中药材,园区一角,种植了多个品种的竹。山上这个“帽子”戴起来了后,整个园区的抗旱生态骨架体系便搭建起来了。因为复杂的林相、蓬勃的树冠树干截留、丰富的凋落物吸蓄、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为我们山地雨水集蓄,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保障——毕竟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山腰“系带”——把好保护关键线
无人机盘旋在山腰上空,可以看到一块块整齐划一的方正地块,这是我们修筑的高标准现代坡地农业示范区、现代坡地果园示范区等,以试验区为核心,以生态路沟为纽带,我们在园区的山腰系上了“带子”。其中,典型的水土保持措施有:①等高线种植的黄花菜植物篱,②生物质碎屑覆盖,③刈割草被敷盖,④鱼鳞坑,⑥狗牙根等乡土草本带状覆盖,⑦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坡改梯工程,⑧13个蓄水总量为411立方米的地下、地上蓄水池,⑨偶遇较陡坡面,生态袋和竹篾箱便登上了舞台,有效地控制了坡面垮塌并实现了绿色覆盖,⑩坡面排水系统——作为流域排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土沟与混凝土沟方式,采用草沟为主体的生态沟道,?节水灌溉的滴灌、微喷系统,?由百喜草、白茅、小冠花、假俭草等组成的坡面草毯……这些措施,极大的增大了土壤水库库容,利于雨洪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节水优先理念,为抗旱过程中的减少地面蒸发提供了遮蔽,也给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土壤水资源。
山脚“穿鞋”——盘活蓄积水资源
无人机聚焦坡底以后,我们便可以看到,整个园区范围内林林总总8个总面积为6.7万平方米山塘。正是有了山顶“帽子”集蓄和山坡“带子”过滤,清澈溪水汩汩而聚。与此同时,根据园区山塘集蓄雨水的多寡情况,我们以太阳能为电能来源,铺设了沟通全园山塘的抽提调配水系网络,并加设了谷坊措施和水面生态浮岛,活化水体,增强山塘自净能力和多塘联动调控雨水的能力,有效地调控了雨水季节分配不均,为抗旱提供了物质基础——2019年雨季园区山塘共计调控集蓄了16.75万方珍贵水资源。园区坡地农业1282.7立方米的菜地灌溉用水、731.5立方米的花生种植灌溉用水、941.9立方米的油菜种植灌溉用水全部来自于蓄积的雨水资源,园区80%以上的绿化用水也是来源于此。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以TDR等高新设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土壤墒情预警系统在本次抗旱战争中起到亮剑作用,高效率地指导了整个园区的灌溉,把控了每次的灌溉水量,减少了灌溉浪费,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然而我们从8月开启的抗旱战还处在鏖战的状态。保证山绿、地肥、水足,治好山,理好水,依旧是摆在我们水土保持工作者前面最直观的工作单。贯彻海绵园区的理念,破解旱情的难题,保证水土保持科技措施成果的持续发力,打造干净、整洁、优美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将抗旱的故事写在大地上,写在园区里,江西水保科技人一直在探索、在前进。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沈发兴/文 张龙、沈发兴/图 江西省水利厅水保处 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