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黄河网| 铁腕护水土 倾力守山河——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11-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黄河网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杜亚娟


    1年时间,清理掉10年“积案”、查处8286个违法违规项目、解决掉1.6万余个违法违规问题……2021年10月底,一场席卷黄河流域9省(区)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圆满收官。


    这是黄河流域“史上范围最广、力度最大、手段最强”的专项整治行动。在水利部的组织领导下,黄委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以铁腕手段、雷霆行动,对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一场大排查、大清理。


    从“不整改”到“全整改”,从“管不住”到“管得好”,以此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黄河流域正在书写最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新篇章。


科学筹划 高位推动


    “你看,现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绿油油的,剩下不绿的地方大多是人类活动区,这块黄色区域是一个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生产建设项目,遇到暴雨,裸露的土地很可能被冲得一塌糊涂,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前,黄委水保局副局长朱小勇指着一份黄土高原遥感影像告诉记者。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频繁,由此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频发。尽管2011年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生产建设项目不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据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黄河流域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全国的15.1%,水土保持监管任务格外艰巨。


    “人类活动已成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势在必行。”朱小勇说。


    2020年8月,水利部部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抓住水土流失防治的“牛鼻子”,以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化解人为水土流失——这一当前水土流失的最突出问题,让黄土高原的绿意更广、更浓、更美。


    然而,从2011年新《水土保持法》施行至今,生产建设项目已累积十年之久,项目多,问题更多,且基层水保监管人员少、工作条件有限、经验不足,用一年时间清理十年“顽疾”,难度何其之大。


    水利部迎难而上,强化组织领导,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前,做了充分准备,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覆盖黄河流域9省(区)71市(地、州)450县(市、区、旗),有500多个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黄委和流域9省(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强力推动;水利部组织黄委起草了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手册、研发了信息平台、开展了全覆盖培训,做到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上下协同、系统推进。”朱小勇介绍。


    针对专项整治行动覆盖地域广、参与人员多、工作繁杂、政策法规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在梳理众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黄委面向基层编写了易于操作的《工作手册》。该手册共分5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整治范围和对象,要求重点整治6类违法违规行为,即:未批先建、未批先变、未实施防治措施、未开展监测、未验先投、未缴纳补偿费;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分别针对“项目核实、排查认定、集中整治、‘回头看’”4个阶段约30个重要环节,明确了责任部门、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间。这本手册就是“行动指南”,教你“全套动作”,指引“监管小白”快速上手。


    信息平台是对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全流域、多层次、全过程网上统一调度的“神经中枢”,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一方面,主管部门能通过该平台,全面了解各级、各阶段、各项目工作进展,进行统一管理、全程跟踪;另一方面,水保监管人员可以随时上报工作进展,而且只需对每个流程选择“是”或“否”即可,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黄委采取“流域统一培训,线上线下结合,省市县同步开展”的方式,开展了立体化全覆盖统一培训,培训各级监管人员2100多人,详细解读工作手册和信息平台的使用方法。


直面问题 动真碰硬


    尽管前期准备充分,但专项行动启动后,仍面临项目多、问题多,干扰大、执法难等重重困难。


    黄委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和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成果,获取了2011年以来相关生产建设项目6.1万个,梳理出3.2万个已批(应批)水保方案项目全部录入信息平台,分发至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逐项清理排查并查漏补缺,查清全流域在建生产建设项目1.25万个。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采取资料核查、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分析研判,认定违法违规行项目8286项,涉及违法违规行为16609个,建立了专项整治工作台账。


    这层层筛查出的8286个项目,就是这次行动的“靶点”,每一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克难度极大。


    朱小勇举例说,有一个水利部批复水保方案的机场项目,投产使用3年以上,一直不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也未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有关监督部门曾多次检查,印发意见,要求抓紧整改,但建设单位以存在各种困难为由不予整改。专项行动启动后,认定该项目存在多个违法违规行为。黄委及时印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问题整改,并对建设单位进行了约谈。即使如此,项目整改仍没有实质性进展。黄委根据情况,及时按规定将建设单位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实施信用惩戒,在黄委官网予以公告,并上报水利部,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到了整改期限,整改工作仍未完成,黄委立即协调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所在市水保执法部门予以依法处罚,并协调河长办督办,同时将其违法违规问题向地方政府通报。一连串的监管“组合拳”,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建设单位最终在今年6月底,对久拖不改的问题全部完成了整改。


    “部批大项目整治尚且如此之难,可想而知其他项目的整治,不碰硬、不斗争、不上手段、不协同监管,很难解决这些多年积累的突出问题。”朱小勇说。


    问到痛处,才能将责任落到实处。


    在集中整治阶段,水利部及时指导、全面推动,水保司领导带队开展现场检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黄委和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创新手段,坚持高压态势,全力推进工作。


    一是责令限期整改。组织流域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认定的违法违规项目全部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做到问题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对违法违规项目建设单位划清依法整改“红线”。


    二是严格责任追究。黄委率先约谈33个违法违规项目建设单位,并将3个违法单位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实施信用惩戒,示范带动各省(区)强力推动整治。全流域共约谈生产建设单位3038家,通报批评312项,纳入重点监管名单113项,实施信用惩戒89项,实施挂牌督办55项。同时,对情节严重的1001个违法违规项目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三是创新方法破难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积极开展部门联合监管,与司法机构实行联动执法,聚焦“钉子项目”,千方百计找到解开“死疙瘩”的“活线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约谈宁夏公路建设局,推动全区交通系统161个违法违规公路项目全部完成整改。陕西省水利厅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5个公路项目实行挂牌督办。甘肃省白银区、正宁县、合水县水保监管部门对逾期不整改的3家生产建设单位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水务局,协调区检察院组织召开水土保持专项听证会,对10家企业违法违规事项进行公开听证,促进整改。


    四是实施精准督导。黄委坚持问题导向,对不同阶段整治工作相对滞后的地方,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步调一致、有序推进、不拖后腿。先后组织开展3次现场督导检查,分管主任带队督导,15个机关部门和委属单位全面参与,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共抽查9省(区)27市(地、州)56县(市、区、旗)1017个项目,及时印发督导通报,针对问题明确整改意见。持续开展网上督导,共发布进展通报56条次,对进度滞后的省市县点名批评6次,对成效明显的进行表扬,电话督促120次以上,发布简报11期。黄委和各省(区)适时召开推进会,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五是强化答疑解难。黄委组建1000多人网上工作群,对全流域整治工作实行“扁平化”指导,持续开展问题答疑,无论问题大小,有问必答、有困必解,累计回答问题1万多条,确保基层人员技术方面不犯难。加强沟通协调,收集基层意见,对50多个“卡脖子”的普遍性政策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展线上统一培训讲解,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沿着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轨道顺利开展,做到依法行政、准确履职、严格高效。


经得苦累 挑得重担


    “这次行动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项目数量之多、查处整改之难,都前所未有,是一场‘急难险重’的硬仗。”2021年10月底,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全面胜利之时,黄委副主任、黄委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周海燕深有感触地说,“刚启动时,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有的同志甚至担心无法按期完成任务。一年来,黄委组织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克服重重困难,排除重重干扰,4个阶段30多个重要环节,精心组织、统筹调度、扎实推进,一个问题不放过,不达目的不罢休,打了一场苦仗。”


    这份“苦”,身处一线的数千名水保监督人员更有切身之感。


    “我们这儿违法违规项目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建设单位运营处于艰难阶段,加之项目录入定位不准的问题,让落实这项工作难上加难。执法对象不搭理、不让进门,甚至声泪俱下哭诉阻碍执法都是常事儿。我心里承受很大的压力,却从未退缩,总感到完成这项任务是天职,困难再大,无论如何也要完成。我真是费尽了口舌、绞尽了脑汁,可以说,把心都交给了这项工作。现在总算完成了,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可以略微喘口气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水保局一位职工在微信上写道。


    专项整治行动,历练了流域各级水保监督人员“不妥协、不放弃、敢碰硬、善服务”的斗争本领。


    “从最初的项目梳理到最终的违法违规项目全部整改销号,一直闪耀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体现在锲而不舍的宣传和不厌其烦地解释中;体现在直面问题和直接对接政府的魄力中;体现在不顾路途遥远一次次的督查、回访中……”青海省水保职工杨晓珍写道。


    熬过了坚持的苦,才能收获成功的甜,一线水保督察人员亦深有体会。


    “我们在实践、磨砺中总结了经验,增强了本领,强化了监管。现在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正在慢慢发挥着作用:有单位自觉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有单位咨询项目开工前需要做好哪些水土保持工作;也有单位咨询项目完工后如何做好验收……从一件件小事中,我感觉到人们开始关注水保、支持水保。水土保持要预防为主,人们的水保意识增强了,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更得心应手了。”杨晓珍写道。


    也有一线水保监督人员从专项整治行动中获得启发,拓宽了工作思路。


    “通过这次行动我有3点感受:一是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要抓手,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二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要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坚决杜绝一边整改、一边违规的问题发生。三要强化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的工作理念,从而有效降低立案率,既解决问题,又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内蒙古准格尔旗农牧和水务综合执法局局长段来义说。


    从水保人的心语心声中,我们看到了责任与担当。在黄委水保局局长王敏看来,这次行动不仅摸清了全流域生产建设项目的“底数”,整治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而且锻炼提升了各级监管履职能力,探索了监管新途径新方法,建立了自上而下、全面跟踪、精准督导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地方各级政府和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维护了水土保持法律尊严。


是结束 亦是新的开始


    专项整治行动以一组完美的数字收官:清理排查项目3.2万个,核查认定的8286个违法违规项目16609个违法违规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实现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销号一处的既定目标。


    然而,严防人为水土流失没有休止符。周海燕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由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是影响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制约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绝不能把专项行动当作‘一阵风’,刮过即停,而要不断巩固拓展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加快建立流域水土保持监管长效机制和公众广泛参与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周海燕强调。


    一年来,黄委水保局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思考对策,为今后常态化监管奠定基础。


    王敏说,从这一年的执法实践来看,违法违规问题比例偏高;一些地方日常监督管理存在“宽松软”问题;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公路工程、露天非金属矿等违法违规问题集中。此外,这次行动也暴露了市县水保监管能力不足、相关部门协调不够等问题。


    黄委水保局结合工作实践,拟定了今后工作的“路线图”——加强源头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强化措施落实,有效防治建设过程人为水土流失;实施分类精准监管,将扰动面和动用土石方量大、弃土弃渣场多的公路、铁路、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作为监管重点;严格责任追究和信用惩戒。


    对于如何建立流域跟踪监管长效机制,黄委水保局也给出了答案——巩固完善专项整治“自下而上”逐级排查与“自上而下”跟踪督促相结合的监管方式,依托已有信息平台,对流域生产建设项目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闭环监管;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推动流域与区域之间、地方相关部门之间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员培训,推动交流互鉴。


    十年“顽疾”一朝除,长效监管再出发。黄河流域正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为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