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成为鄂尔多斯农民的生态致富树
日期:2007-11-07 15:51:00 来自: 打印本文章
国家的生态树
11月5日至7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水利部网站等各大媒体记者应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之邀,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万亩无人区恢复生态工程,种植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形成产业链,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专题实地采访。
据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沙棘项目负责人高岩介绍,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的暴雨中心,因植被稀少造成砒砂岩区侵蚀严重,年均向黄河输入泥沙3.5亿吨。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涉及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11个县(旗、区),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规划建设期13年,总投资24.5亿元,种植沙棘20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被鄂尔多斯市政府誉为“打造万亩无人区恢复生态工程”。工程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1.7亿吨。该工程实施6年来,全市沙棘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68万亩,保存面积达240多万亩,完成中央投资1.4亿元,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000多万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对黄河的威胁,使原来寸草不生的砒砂岩上长出沙棘灌丛,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野兔、野鸡及原来绝迹的大型动物如狍子等动物大量繁殖。
农民的致富树
沙棘俗名醋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增强土壤肥力。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则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种植沙棘不但让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把种植沙棘治理水土流失与当地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领广大群众致富。为把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使农民真正受益,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实行的“三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种植合同制、质量监理制)。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项目区,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并提前办好存折,秋天验收合格后连本带息兑付给农户。
为了让农民们真正了解沙棘种植的效益,水利水保科技人员帮农民细算了三笔账:经济账——沙棘果、叶可以出售,另外每种植1亩沙棘国家补助15元种植费和管护费,沙棘平茬和采摘期间一般劳动力每月还可以挣到1000多元的人工费;土地账——沙棘生长在砒砂岩上、沟壑间等不适宜耕种的“五荒”土地上,不占用农民现有的耕地;时间账——农民每年3—4月份种植沙棘,“五一”前后开始春耕,6—7月份在农作物生长期正好可以采摘沙棘叶,等到秋收之后剪沙棘果,而冬季又是给沙棘平茬的时间,正好可以和农业生产穿插进行。
伊金霍洛旗哈巴格希乡马王庙村农民白虎则,全家5口人,耕种着15亩坡耕地,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元,1999年全家在荒山沟里种了1000亩,秋后验收合格,当场兑现种植费7000元,今年种了3200亩,光种植费就挣回30528元。根据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沙棘果和沙棘叶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准格尔旗暖水乡德胜西村村民周玉海告诉记者,该村共种植了3万亩沙棘,今年产果60吨,以每吨1200元计算,共售72000元;产叶子7吨多,以每公斤1.5元计算,共售10500元。平均每户增收近4000元,人均增收1300元。
企业的增效树
经科学研究证明,沙棘的果实和枝叶含有190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产品开发潜力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沙棘产业开发,相继在内蒙古和山西建起了沙棘加工企业,年加工沙棘鲜果能力2000吨。
为了确保沙棘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产业规模。2005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托水利部有关单位编制了沙棘产业发展规划,并着手建设沙棘产业加工园区。当年,占地16.7公顷,总投资3亿元,年加工沙棘果5万吨的高原圣果公司沙棘综合加工厂及总投资2.77亿元的北京王致和鄂尔多斯天骄食品公司万吨沙棘醋及酱油生产项目先后落户园区,并于2006年初相继投产。高原圣果公司先后推出沙棘籽油、沙棘黄酮胶囊、沙棘茶、沙棘饮料等系列产品。
11月5日至7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水利部网站等各大媒体记者应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之邀,就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万亩无人区恢复生态工程,种植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形成产业链,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专题实地采访。
据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沙棘项目负责人高岩介绍,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土高原的暴雨中心,因植被稀少造成砒砂岩区侵蚀严重,年均向黄河输入泥沙3.5亿吨。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涉及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11个县(旗、区),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规划建设期13年,总投资24.5亿元,种植沙棘20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公里,被鄂尔多斯市政府誉为“打造万亩无人区恢复生态工程”。工程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1.7亿吨。该工程实施6年来,全市沙棘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68万亩,保存面积达240多万亩,完成中央投资1.4亿元,每年减少入黄泥沙4000多万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对黄河的威胁,使原来寸草不生的砒砂岩上长出沙棘灌丛,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野兔、野鸡及原来绝迹的大型动物如狍子等动物大量繁殖。
农民的致富树
沙棘俗名醋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增强土壤肥力。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则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种植沙棘不但让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把种植沙棘治理水土流失与当地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领广大群众致富。为把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使农民真正受益,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实行的“三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种植合同制、质量监理制)。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项目区,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并提前办好存折,秋天验收合格后连本带息兑付给农户。
为了让农民们真正了解沙棘种植的效益,水利水保科技人员帮农民细算了三笔账:经济账——沙棘果、叶可以出售,另外每种植1亩沙棘国家补助15元种植费和管护费,沙棘平茬和采摘期间一般劳动力每月还可以挣到1000多元的人工费;土地账——沙棘生长在砒砂岩上、沟壑间等不适宜耕种的“五荒”土地上,不占用农民现有的耕地;时间账——农民每年3—4月份种植沙棘,“五一”前后开始春耕,6—7月份在农作物生长期正好可以采摘沙棘叶,等到秋收之后剪沙棘果,而冬季又是给沙棘平茬的时间,正好可以和农业生产穿插进行。
伊金霍洛旗哈巴格希乡马王庙村农民白虎则,全家5口人,耕种着15亩坡耕地,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50元,1999年全家在荒山沟里种了1000亩,秋后验收合格,当场兑现种植费7000元,今年种了3200亩,光种植费就挣回30528元。根据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沙棘果和沙棘叶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准格尔旗暖水乡德胜西村村民周玉海告诉记者,该村共种植了3万亩沙棘,今年产果60吨,以每吨1200元计算,共售72000元;产叶子7吨多,以每公斤1.5元计算,共售10500元。平均每户增收近4000元,人均增收1300元。
企业的增效树
经科学研究证明,沙棘的果实和枝叶含有190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产品开发潜力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沙棘产业开发,相继在内蒙古和山西建起了沙棘加工企业,年加工沙棘鲜果能力2000吨。
为了确保沙棘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产业规模。2005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托水利部有关单位编制了沙棘产业发展规划,并着手建设沙棘产业加工园区。当年,占地16.7公顷,总投资3亿元,年加工沙棘果5万吨的高原圣果公司沙棘综合加工厂及总投资2.77亿元的北京王致和鄂尔多斯天骄食品公司万吨沙棘醋及酱油生产项目先后落户园区,并于2006年初相继投产。高原圣果公司先后推出沙棘籽油、沙棘黄酮胶囊、沙棘茶、沙棘饮料等系列产品。
一年内,两家公司共收购沙棘果、叶近5000吨,相当于消化了43万亩的沙棘林产品。原料收购还扩展到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及陕西、山西等地。今年春季,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同鄂尔多斯市的4000多农户签订了沙棘收购协议,计划投入收购资金3000万元,按照保底价收购农户的沙棘果、叶,保证农民的利益。
沙棘产业化拉动了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也调动了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仅东胜区每年从事沙棘种植及销售的农户就有2500多户、6000多人,人均年增收近千元,每年新增沙棘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据东胜区副区长李冬介绍,东胜区沙棘产业加工基地今年将基本建成沙棘原料处理、有效成分提取、药品保健品生产等7大项目体系。东胜区沙棘产业加工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实现产值30.6亿元,利税3.2亿元,增加就业人员5000多人,带动农民采摘出售沙棘果、叶、枝收入1.5亿元
(农民日报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