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植管中心在福建省开展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调研

日期:2016-12-22 13:14:00   来自:   打印本文章
    2016年12月14日至17日,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一行2人到福建省市调研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及产业开发情况。调研人员和福建省农林大学林学院的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调研组在咨询中了解到,由于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十分适合林木生长,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拥有1.15亿亩的森林面积。因此适用于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的常见植物有七八十种,而其中高效的水土保持植物主要有金线莲、铁皮石斛、草珊瑚、巴戟天、金银花、劈荔、仙人草、菌草、类芦、毛竹、麻竹、无患子、雷公藤、山苍子、木麻黄、杉木、锥栗、银杏、木荷等。
    据了解,福建省建瓯市已经成为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之一,从2012来开始,建瓯市共推广杉木良种苗木633万株,相当于营造3.8万亩杉木良种示范林。按建瓯速丰林标准,每亩年产1立方米木材,每亩增产0.3立方米,一个轮伐期按26年计算,每亩良种示范林可增加7.8立方米木材,仅良种一项可增加29.6万立方米木材。直接经济效益增加2.96亿元。建瓯林业局用于推广良种补贴资金为108.7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27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由于采用良种苗木造林,杉木幼林提前一年郁闭,可节约造林除草成本每亩在200元以上。
    建瓯市作为“锥栗之乡”,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主要通过生态栽培,发展林下经济,套种苦槠、木荷、茶叶等苗木,并禁止林中使用除草剂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增加经栗农的收入。锥栗林下套种茶叶,既可涵养水分,又改善生态环境,一亩锥栗园可多创收2000元。2014年建瓯锥栗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占全国的70%和全省的80%以上,产量达3.3万吨,产值达4亿余元。
杉木
 锥栗果实
 
    综合处调研组供稿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