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控制水土流失促地方经济发展

日期:2018-09-17 00:45:57   来自:   打印本文章
       沙棘,一种抗寒耐旱、耐瘠薄的树种,沙棘种植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沙棘加工带动农民增收。沙棘产业发展不仅有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分配了农村劳动力,还提高了农民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拦沙蓄水,减少了入黄泥沙,取得了能源开发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据青海新闻网讯,化隆回族自治县经过7年以沙棘为主的薪炭林建设,既绿化了荒山,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为贫困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全县已建成沙棘林40万亩,成片林6万多亩。化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尚有15.5万贫困人口,东部4乡和卡力岗山头3乡浅山干旱土地面积占到51%。自2000年以来,实行“谁栽植,谁管护、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农民承包荒山、荒坡,全面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同时,在甘都、加合、扎巴、群科建立了薪炭林苗木生产基地,从而使全县薪炭林建设以每年3万亩的面积递增。地处浅脑山地区的扎巴镇大拉曲村,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营造以沙棘为主的薪炭林,林地面积已达万亩,人均占有林地2.8亩。由于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控制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多年干涸的山沟里流出了清澈的泉水。     与此同时,化隆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与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为公司年采沙棘鲜果200多吨,每年为农民增收12万元。涌现出的4个造林大户,承包荒山3万多亩,栽植以沙棘林为主的经济林,每年仅沙棘鲜果收入达20多万元。由于,治理黄河高原丘陵壑区成绩斐然,2007年化隆县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全国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