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要闻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魏山忠做客《央广会客厅》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3-1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533.jpg

日前,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魏山忠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2022年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

主持人: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2022年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我是主持人王艺。因为防疫的要求,我们系列的访谈都是提前录制的。今天做客《央广会客厅》的是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魏山忠。魏部长,您好!

魏山忠:

主持人好!我是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很高兴再次来到《央广会客厅》,和大家交流水利工作情况。

1.有效防御水旱灾害,有力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

主持人:

我们从公开的报道当中看到,通过我们对今年6到8月份汛情的初步趋势性研判,我们国家北部、南部发生洪水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是北部大于南部的。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旱灾害时常发生,治理工作也是一项难题,一直在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开展水旱灾害治理工作,这项工作的成效怎么样?

魏山忠:

我国是世界上中纬度受季风气候影响最剧烈的国家,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夏汛冬枯,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基本水情的实际,科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多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汛抗旱作为天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防范应对了多次特大洪涝和干旱灾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分别降低到0.28%和0.05%,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保障了江河安澜。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各大江河基本建成了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江河防洪治理和控制性枢纽建设,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准调度运用防洪工程,成功防御了多次流域性大洪水,确保了重要水库、重要堤防、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年均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减少了近九成,较2001年至2012年也减少了近七成。比如去年黄河中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秋季洪水,水利部下足“绣花”功夫,“一个流量、一立方米库容、一厘米水位”地精准调度黄河小浪底、陆浑、故县、河口村等干支流水库,避免了下游140万群众转移、399万亩耕地受淹,打赢了抗击严重洪涝灾害硬仗。

二是保障了生命安全。我们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大力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基本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通过提前发布预警,指导各地及时转移受威胁人员,有效应对了点多面广的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较项目实施前十年的均值降低了7成,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三是保障了供水安全。不断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已经达到860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综合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近年来,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旱情监测研判,强化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战胜了多次严重干旱灾害,保障了城乡供水、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2020—2021年,珠江流域广东等地局部地区旱情持续,东江、韩江发生60年来最严重干旱,水利部门精细调度骨干水工程多次为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上溯,保障了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用水安全。

2.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三年时间明显见效”目标如期实现

主持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水利工程都是非常大的项目,但是刚才您在介绍当中提到了下足“绣花”功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觉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确实是任重道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是防范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去年在这个时候水利部就启动了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对照“三年时间明显见效”的目标,目前这个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魏山忠:

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三年时间明显见效”。去年,水利部组织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结果看,“三年时间明显见效”的目标如期实现,15项指标全部完成,已建工程在抵御近年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

通过创新融资手段,优化调度方式等手段,我们要确保目标的实现,目前看这个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后效果怎么样,我们下一步还有哪些计划?

魏山忠:

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病险隐患及时消除。长江干流崩岸险情得到有效控制,黄河下游干堤隐患基本消除,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000余座,恢复防洪库容约23亿立方米。二是防洪短板明显补强。大江大河大湖Ⅰ—Ⅲ级堤防达标率由79%提高到84%,治理中小河流3.2万公里,新增保护人口1700万人、耕地1100万亩,建成7座大型水库,新增防洪库容13亿立方米。完成涝区治理6万平方公里,新增排涝能力1万立方米每秒。三是防灾能力显著提高。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标准从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完成340个县级行政区的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覆盖人口近8200万人。四是河湖空间有效恢复。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一大批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清理整治,实施黄河滩区、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安置居民近百万人,河湖行蓄洪空间得到较好恢复。

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持续推进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3.巩固脱贫攻坚农村供水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主持人:

我们知道饮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福祉。我手里还有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8成以上的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困扰众多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十四五”期间,水利部在巩固拓展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魏山忠:

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2021年,我们召开5次全国会议进行部署,联合9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完成投资525亿元,提升了426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指导督促各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供水成果。组织开展农村饮水状况全面排查和常态化监测,用好水利部“12314”和地方各级农村供水监督举报电话,保持问题动态清零。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30亿元以上中央补助资金,做实做细维修养护,确保已建工程正常运行。

二是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按照《全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和农村供水新标准,督促地方以稳定水源为基础,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做到每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十四五”期末达到88%。

三是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统一管理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专业化管护,强化村级管水员培训,打造智慧供水样板,整体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542.jpg

4.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各项任务落实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黄河和长江。我们首先关注一下黄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水利部近年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实,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么样?

魏山忠:

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组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筑牢水旱灾害防线。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持续开展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过流能力由2018年的43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2021年,面对黄河历史罕见秋汛,通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细调度水利工程,实现了“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的防御目标。

二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取用水动态监管,对流域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同时,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沿黄省区将节水纳入地方政府绩效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448个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三是推进水生态保护治理。严格黄河水量统一管理和调度,干流和6条重要跨省支流15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持续开展乌梁素海等重点湖泊应急生态补水,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补水4.58亿立方米,三角洲生态系统稳定向好。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38万个,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由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的《黄河保护法(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建立了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流域统一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5.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和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主持人:

这几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未来长江经济带保护和治理有哪些重点任务?

魏山忠:

早在200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推进安澜长江建设。近年来,我们成功应对了长江历次洪水特别是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但长江流域蓄、泄矛盾依然突出,保障防洪安全仍然是长江流域保护治理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持续完善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优化洪水防御方案预案,强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是提升供水保障能力。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供需矛盾依旧突出。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实施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科学谋划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有序实施引江补汉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流域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治理和保护,长江经济带河湖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共抓大保护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加强河湖“清四乱”、小水电分类整改等专项清理整治,健全保护长效机制;强化生态流量监管;加强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系统治理;持续强化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四是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流域性是江河湖库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决定了治水管水的思维和行为必须以流域为单元,着力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做好相关配套法规研究制定;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全流域、跨区域重大涉水问题;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长江;强化部门间、省际间联合执法。

6.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主持人:

“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提出,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我们知道河长制一直是水利部创新河湖管理制度、深化水利改革的重点任务。不仅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还在全国力推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河长体系。目前,河湖长制实施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

魏山忠: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目前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责任体系全面建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河湖长,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达30万名,村级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超90万名,实现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水利部印发河长湖长履职规范,每年组织开展暗访检查和进驻式检查,会同财政部落实国务院督查激励措施,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河湖管得住、管得好。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七大流域全面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探索建立跨界联防联控联治、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等机制,爱河护河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无人区除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首次明确120万公里河流、1955个湖泊管控边界。组织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全国河道非法采砂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19万个,打击非法采砂船1.1万多艘。长期侵占河湖的“四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河湖行蓄洪能力大幅提升。

四是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截至2022年1月,累计向京津冀河湖生态补水175亿立方米,有效回补地下水。明确478条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实施黄河、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生态修复,建设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85个。2021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2万平方公里。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累计修复减水河段9万多公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Ⅰ到Ⅲ类断面比例比2016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433.jpg

7.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节水成效十分明显

主持人: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关于水资源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公益广告词就是,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我们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总体上是比较严峻的。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也是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进展现在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我们如何推进?

魏山忠: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党的十九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4月《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水利部牵头20个部门建立节约用水部际协调机制。目前,方案确定的“六大重点行动”稳步推进,节水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组织保障和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去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省级实施方案,建立了节水省级部门协调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各地节水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通过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水目标超额完成,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8%,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65。目前我国用水效率总体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是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确定的重要节点年份,方案明确了2022年的总体目标和15项具体目标。水利部将充分发挥节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和地方统筹协调,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落实《“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重点行动取得更大成效,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8.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主持人:

水利部近日发布了2022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要点之一是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以可用水量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请问,水利部在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方面,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的?

魏山忠:

想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一个就是要有约束的指标,二是要有强有力的管控,三是要可量化。围绕这三个重点,近年来,水利部围绕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要求,不断健全水资源管控指标、强化取用水管理,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确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目标,明确江河水量分配指标和地下水管控指标,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截至目前,全国已确定478条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目标、408条跨省和跨地市江河水量分配方案、13个省份的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十四五”时期全国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并分解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倒逼各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取用水管理。按照确定的水资源管控指标,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监督检查考核,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通过全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已经摸清全国580多万个取水口的情况,针对发现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个整改落实。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采取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开展年度和“十三五”期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充分发挥激励鞭策作用。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对重要取退水口的水量、水位、流量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提高监测计量覆盖面、数据质量,不断强化监测计量成果运用。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2021年,通过严格管理,全国用水总量5921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合理用水需求得到保障,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9.严厉打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

主持人:

我们在策划今天这期节目的时候,征集了一些网友的问题,这位网友叫“原野”,他向您提出了问题。他说非法采砂等问题屡禁不绝,水行政执法如何进一步解决河道侵占、非法采砂等问题?

魏山忠:

近年来,水利部以解决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强化水行政执法,严厉打击侵占河湖、非法采砂、阻碍行洪、非法取水等水事违法行为,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全面加强常态化执法。强化水事案件源头防控、动态治理,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强化执法质量。一方面通过水利部“12314”等监督举报平台广泛收集线索;另一方面对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水事违法行为。2021年巡查河道1553万公里,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1万件。

二是以点带面强化专项执法。组织开展了全国非法采砂专项执法行动、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珠江流域侵占河湖水域岸线问题专项执法行动。2021年查处非法采砂行为4866件,查处各类水资源违法案件824件。

三是通过执法监督压实执法责任。重点针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全国31个省份、7个流域管理机构所属水行政执法机构开展执法监督,联合司法部开展了长江流域水行政执法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跟进提效。

下一步,水利部将围绕“及早发现问题、依法打击、精准防范”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专项行动与常态执法、联合执法与协同执法相结合,严格执法责任和执法监督,着力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依法严厉打击重大水事违法行为,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451.jpg

10.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主持人:

有位网友叫做“春风荡漾”,他关注的是地下水超采问题,他想问问您治理地下水超采有没有更加有力的举措?如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魏山忠:

这位网友提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在这里想先介绍一下,今年3月22日是第30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35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水利部确定我国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去年以来,我们对表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明确把“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专门制定印发《关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科学设定治理目标、细化实化治理措施。

一是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我们将全面排查确定断流河流、萎缩干涸的湖泊修复名录。在推进京津冀地区河湖复苏方面,“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京津冀地区河湖生态补水量150—200亿立方米,入渗水量超过65亿立方米。在正常来水条件下,像大运河、滹沱河、永定河等重点河流,要力争实现全线贯通。

二是提升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全面确定全国重点河湖名录明确的478条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有序开展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复核。通过优化水资源调度、加强日常监管、小水电监管改造、重要控制断面监测预警等手段,有效保障大江、大河、大湖生态流量。

三是遏制地下水超采。要贯彻地下水管理条例,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三江平原、黄淮地区、汾渭谷地等其他重点区域的地下水超采治理。计划在正常来水情况下,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力争达到55.6亿立方米,京津冀地区约2/3以上的地下水超采区要实现采补平衡。

四是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的风险管控。要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划定落实河湖管理范围,加强河湖水域岸线分区分类管控,规范河道采砂管理,严格社会建设项目活动管理,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推动重要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大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及西南岩溶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力度,实施全国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推动实现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3%以上。

总之,我们将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总体目标,久久为功,努力实现河湖功能的永续利用。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501.jpg

11.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拉动经济保障民生

主持人:

我们找到一个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中旬,全年已经累计安排了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1482.0亿元,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在13777个水利建设项目当中,累计开工已经达到了13681个,算起来开工率接近了100%。想问一下魏部长,去年水利投资的总体情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魏山忠:

2021年,各级水利部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洪涝灾害、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22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了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76亿元,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人:

水利工程跟老百姓是非常贴近的,在扩大内需、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今年我们还计划推出哪些水利工程?

魏山忠:

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一千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同时,水利工程建成后,能够充分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可以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水利部将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为依据,以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为重点,按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前期技术论证基本成熟、没有重大分歧、地方积极性高”的原则,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广西洋溪水利枢纽、广东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重庆藻渡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发挥水利有效投资作用,为扩大内需做出更大贡献。

12.加快水利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主持人:

近年来,我们国家水利立法工作不断推进,进入了快车道。比如黄河立法就非常受到关注,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水利立法工作主要成效,以及下一步我们在水利立法工作当中的重点是什么?

魏山忠: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推动水利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流域立法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保护法》已经正式颁布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河湖管控、控制性工程统一调度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对维护长江流域乃至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黄河保护法》审议工作。《黄河保护法(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二是水资源管理立法取得重要成果。《地下水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这个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专门行政法规,突出地下水超采、污染两大问题,对地下水调查评价、规划、节约保护、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等作出全面规定,依法全面加强地下水保护治理。此外,《节约用水条例》已由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报送国务院。《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已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报送国务院。

三是地方水利立法成效显著。河北、天津、湖南、福建、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台节约用水、湖泊保护、流域保护、城乡供水、河道采砂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多层次的水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立法需求,全力配合《黄河保护法》审议工作,争取早日公布施行。加快推进《水法》修订工作,开展《防洪法》修订前期研究。做好《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配套制度建设,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微信图片_20220314091512.jpg

13.大力推进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建设

主持人:

现在是数字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赋能实体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在2月底的时候有一则新闻报道就与我们说的这个话题有关,就是“多尺度流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遥感监测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一项国家重点研发的计划,您能不能给我们通俗讲一讲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何在?

魏山忠:

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的,围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水利业务应用,开展多尺度流域水资源与水利设施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是水利科技攻关的关键问题,也是智慧水利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这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十四五”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建设,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主持人:

科技赋能水利,接下来水利部将如何结合项目实施,推动数字孪生流域和智慧水利建设?

魏山忠:

下一步,水利部将围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组织开展基础性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并进行典型应用示范,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性研究。针对水循环数字孪生模式、水模拟多场景推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的科学问题,来开展理论、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为数字孪生流域中的数字化影射、智慧化模拟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在水循环核心要素的遥感定量监测、数字孪生流域的水模拟、水工程风险源的快速识别、基于国产重力卫星的地下水储量估算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为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强化典型应用示范。结合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利工程监管等水利业务需求,在南北方我们将分别选取河流进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示范,在黄河河套灌区、长江丹江口水库等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开放数据成果及技术方法规则和标准,来全面提升服务智慧水利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主持人:

现在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部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呢?

魏山忠:

水利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赋能水利工作,我们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通过顶层谋划、工作部署、先行先试等措施来持续推进。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21年,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顶层设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单,近期还将印发技术指导文件和成果共建共享制度办法,确保智慧水利建设按照“全国一盘棋”推进。

二是开展工作部署。水利部将数字孪生流域作为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部署了“十四五”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提升水利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能力和水平。

三是启动先行先试。近期,水利部在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丹江口、岳城、尼尔基、万家寨、大藤峡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展数字孪生工程建设试点,并部署各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部门选取重要河流、重要河段、重点工程、重要业务开展先行先试,为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要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水利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4.积极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助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在水利行业有很多的研究和应用是需要高新技术做支撑的,这方面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魏山忠:

科学技术历来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础,根据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水利行业下一步还将在多个高新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一是推进5G、北斗等现代通信技术、卫星技术的研究应用。广泛运用遥感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保障监测站网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安全可靠传输,不断改进水文测报技术和手段,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高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防御水平。

二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驱动作用,融合流域多源信息,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重点满足分布式水文模型、网格化水力学模型等超大规模演算的并行计算需求,提升传统水利业务应用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推进纳米、节能环保等新材料和装备的研究应用。研制生态友好和适应复杂环境的新型水工材料与施工装备,重点突破隐蔽工程无损探测和修复、工程防护和应急抢护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村供水水质保障和净化设备,提升水工程建设运行和除险加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农村饮用水处理等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进新型软件开发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强基础研究力度,升级改造流域产汇流、土壤侵蚀、水沙输移、地下水、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度等水利专业模型,研发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性水利专业模型,通过集成耦合多维度、多时空尺度的高保真数学模型,构建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支撑水利业务全要素“四预”的模拟仿真,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主持人:

谢谢魏部长。民生水利,水利民生。在2022年的这个春天,我们和水利部魏山忠副部长一起回顾了我们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成就与收获,也期盼我们国家水利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再次感谢魏部长做客我们的节目。感谢各位的收听。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