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二|青海新闻网:昔日贫瘠地 如今“秀”出绿水青山


放牧小童

油菜花梯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留影

八里村壮阔的梯田景色

改造后的逊让乡梯田


湟中县卡阳村水保梯田建设情况
夏日时节,站在大通县逊让乡八里村的山上眺望,只见道道山梁,梯田如波,蓝天白云下蜿蜒平整的水泥路,山脚下的沟壑间农家小屋错落有致。昔日广种薄收的坡耕地,通过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后,孕育出了新的嬗变。

走进八里村,不宽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轿车,油菜花梯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留影。可谁能想到“春天种不完,秋天收不完”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八里村是脑山地区,以前有着大量的坡耕地,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然而,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水土流失不仅流失了宝贵的水资源,也流走了土壤表层肥力较高的土壤,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更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致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成为干旱山区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唯有凌云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2013年以来,随着大通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相继实施,八里村所在的逊让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8万亩梯田、66公里的田间道路建设,大型农用机械出现在田间地头,不仅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而且解放了劳动力,农作物增产增收,激活了群众劳动致富的积极性。

同样,走进大通县黄家寨镇洪水沟,沟道内到处可见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谷坊,山坡上绵延起伏的梯田,一波波的麦浪,夹杂着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山坡上成片的水保林摆动着,时不时的蹦出来几只野鸡、野兔,俨然一副美丽的油画,当年一下雨沟道里就流淌着浑水的村庄,现如今已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昔日的贫瘠土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呈现出一派阡陌纵横、林茂粮丰的新气象。

大通县水保站资料显示,5年来该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534.9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1.43%,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逐步形了梯田、林带、淤地坝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多层次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步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缠梯田,沟台穿裙子,沟底坝库穿鞋子”的生态新格局。

地还是那片地,山还是那座山。“荒山披上了绿装,河水越来越清澈,大通的山川真是越来越美了。”高歌猛进的水土保持工作,让许多村民感受到了近年来大通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黄”与“绿”,两种颜色的交替变化,正是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文明、加速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

青海东部地区属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区,这一地区典型的特点是黄土结构疏松、孔隙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极易受水力、风力、重力、泥石流和人为扰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青海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为农、林、牧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事实证明,留住了水土,就留住了发展的根,就这样,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秀”出了绿水青山,更让群众拥有了“金山银山”。

(摘自青海新闻网 2018年7月31日 记者 樊永涛)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