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青海新闻网:水保生态治理筑牢卡阳振兴“基石”

为全面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脱贫致富、推动绿色发展上的显著成效和重要作用,青海省水土保持局与中国水利报、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广播电视新闻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淤地坝工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监测和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重点内容,挖掘先进典型、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新媒体等载体,采用无人机航拍、制作主题宣传片、文字报道、新闻宣传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提升青海水土保持工作影响力,全面落实“生态立省战略”。

 


青海新闻网:水保生态治理筑牢卡阳振兴“基石”


盛夏时节,湟中县卡阳村满目绿意。站在山梁之上,一层层梯田随着山势蜿蜒远去,蓝天白云下矗立着一排崭新的一幢幢小洋楼,沟谷内,游客如织,儿童的欢声笑语,让这个小山村充满生机……

从昔日的穷山沟,到如今富有名气的“乡趣卡阳”景区,近年来卡阳村依托生态资源,挖掘文化、体育、乡村特色风俗和乡间美食,走出了一条依托生态,乡村振兴之路。

卡阳村地处拦隆口镇西南部高山林区,这里原始森林与花海相映成趣,却因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积少而导致贫困。

为了使村民脱贫致富,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坡耕地改造为抓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在卡阳村整合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通过精准对接生态观赏性树种、梯田特色农作物种植、珍稀花卉建设等措施,大力开展行政村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农厕改造等靓化工程。如今,卡阳村周边地区的水热状况得到改善,地区涵养水源得到明显增加,地表径流的冲刷逐年减少,土壤侵蚀程度也逐年减轻,生态有了良性循环。

在湟中县,还有很多像卡阳村一样的村镇。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5.67平方公里,新增治理程度18.5%,其中,完成坡改梯5223.44公顷,水保造林6248.56公顷,封禁治理5937.82公顷,低产田改造854.67公顷,水利配套866.72公顷,林灌配套31.16公顷,新修石谷坊71座,除险加固淤地坝5座。

事实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过去我们在山上种地,收成基本看老天爷的脸色。以前光种植和收庄稼,就要花去4个月时间,现在建了梯田坡地变平地,机械也能进去,这些农活10天就能干完,大大解放了我们劳动力。”村民杨有兴在卡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让他感触最深。杨有兴告诉记者,家里有8亩水保治理梯田,今年全部种了油菜,相信能有个好收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卡阳村的耕地,过去基本都是坡梁地,每年雨季,地里的土壤肥料都会被雨水冲走,加上不能浇水,种地靠天吃饭,亩均产量只有几百斤,由于种地效益收入低,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成了远近闻名“光棍村”。

为此,2017年,在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系列治理工程基础上,湟中县水保站对卡阳村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共完成坡改梯489.33公顷,水土保持林148.76公顷,路旁植树4.8公顷,幼林抚育148.76公顷,封禁治理2157.1公顷,累计治理程度达95.02%,对卡阳村脱贫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该工程坚持“生态+产业+创新”的发展理念,为卡阳打造集花海、徒步场、水上漂移、农家乐于一体的“乡趣卡阳”旅游景区,不仅成功创建“中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成为打造“乡村生态振兴”的示范样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得到凸显。

湟中县水保站副站长陈全保告诉记者,坡改梯项目实施后,成片的林地、整齐划一的梯田、四通八达的田间道路,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以卡阳村为代表,利用新修的梯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成效尤为突出。“水土保持改变了水系,增加了植被,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事实证明,留住了水土,就留住了发展的根;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拥有了金山银山。村子以梯田为载体,千亩优质油菜基地、优质中藏药基地和生态花卉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青山如黛、花海飘香”的高原特色乡村旅游景观。

如今的卡阳,山清水秀,游客多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卡阳的绿水青山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青海新闻网2018年7月19日 记者 樊永涛)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