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施行水土保持法十周年情况 流域机构施行水土保持法十周年情况 各地施行水土保持法十周年情况 有关媒体报道
山西日报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10周年——防治水土流失 促进乡村振兴

 6.jpg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省份之一。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后,我省配套法规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防治成效盘点:

一、配套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2015年7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此后,我省又陆续印发了《全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全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关于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征管职责划转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全面依法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十年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11年的7.03万km2(据全国水土保持查成果)减少到2019年的5.96万km2(据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其中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2011的4.54万 km2减少到2019年的3.66万km2。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强度减轻了,入黄泥沙减少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助力脱贫攻坚

 我省将85%以上的水保重点项目资金放在贫困县,大力建设水平梯田、坝滩地等高效基本农田,推广种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山地水保经济林,吸收贫困农民参与水保重点工程建设,增加劳务收入。十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12.5亿元,修建水平梯田100多万亩;投入建设资金5.3亿元,建设坝滩地7.5万亩。通过水土保持,昔日的瘠坡薄地、荒滩烂沟,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钱粮囤”。

四、培育水土保持典型

 老典型焕发新风采:阳高县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大泉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模和标准领先全国:右玉县发扬久久为功精神,大力开展坡耕地治理、小流域治理,保土固沙、防风涵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新典型展现新魅力:永和县建成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大示范区,成为全国、全省召开水土保持现场会所在地;繁峙、武乡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水土保持。

五、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后,省人大会同水利部流域机构及省市县水利部门连续多年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开展联合监督执法行动,推动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2019年,我省对1.8万个水土保持扰动图斑进行现场复核,对5000多个疑似违法违规项目进行逐一核查。2020年,省水利厅用100天的时间,在全省开展水土保持监管百日行动,集中时间、人员对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执行、市县水土保持监督履职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十四五”水土保持蓝图:

 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

 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布局水土保持工程,推进小流域治理、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水保治理水土保持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万 km2,每年完成3600平方公里,加快全省水土流失治理进度,逐年提高全省水土保持率。

二、开展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建设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的指示精神,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旱作梯田、淤地坝专项调研,全省还可新建旱作梯田380万亩、新建淤地坝5000座,建设潜力还很大。下一步要深入调研勘测,充分掌握各地开展建设的自然条件、老百姓需求等,因地制宜开展建设,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

三、推进水保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引进在生态修复、流域治理等方面规模大、实力强、有经验的旗舰企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保障治理的基础上,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发展规律,运用产业规律,发展水保绿色产业,提供水保生态产品,将当地的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

四、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继续推进 “一个战场”打赢 “两个战役”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水保重点工程项目资金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梯田、坝滩地等高效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水保经济植物措施。以乡村为中心,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用足用好民营水保扶持政策,调动当地农民、企业参与“四荒”治理开发和水土流失治理。

五、提升淤地坝安全运用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全省1.8万座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落实淤地坝管护经费,加强淤地坝技术培训、防汛演练;做好日常维修养护,及时修复汛期因降雨等原因造成的各种损毁,杜绝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建设大中型淤地坝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监控发现汛情,提升防汛效果,逐步实现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

六、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按照水利部文件精神,结合山西实际,以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支持一批水土保持条件相对较好的县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打造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一批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推动一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通过打造高标准水土保持示范样板,示范引领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和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七、讲好山西水保故事

 山西水土保持历史久远,引洪灌淤、筑堰淤田、打坝淤地等载于史书方志,建于明清之际的淤地坝、沟头防护工程留存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在治山治水、治穷致富、战天斗地的过程中产生了阳高大泉山等众多水土保持典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开创了户包治理等先进经验。一些典型和经验已溢出水土保持领域,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下一步要充分挖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弘扬,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我省将深入践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山西水保传统,发扬“大泉山精神”“右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开创山西水土保持新天地。

2.jpg


3.jpg



4.jpg


5.jpg


1.jpg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