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首批“十百千”示范工程暨治理开发“四荒”示范户命名会上的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06-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布赫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万平方公里。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治理水土流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全国做出了表率。今天,我们同财政部共同召开会议,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命名表彰,目的就在于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这对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首先代表水利部、财政部向被命名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一贯关心和支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命名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示范县和示范小流域,遍布全国各地,都是当地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典范,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榜样。以水保立县著称的甘肃省定西县和发展水保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的四川省宁南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不仅为治理江河、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显著贡献,而且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示范工程的实践说明,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社会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一张蓝图绘到底,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说明,只要依靠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不懈,治山治水,就能彻底改变水土流失区穷山恶水的落后面貌;同时说明,只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防治,就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统一。
这次会议同时表彰了一大批治理开发“四荒”资源的先进典型,有农民大户、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企业家。如陕西省延川县的刘世杰是退耕还林还草的先行者,他因地制宜,创新机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又如云南省彝族妇女郑子琼承包、购买荒山,注重科技,发展绿色产业,痴心不改。这些示范大户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工作中同样做出了突出贡献。治理开发“四荒”资源,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新机制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大创举。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山西吕梁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拍卖‘四荒’拍卖的是使用权,得到的是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拍卖“四荒”使用权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入,有利于绿化荒山、荒沟,有利于治理荒丘、荒滩,加快治理速度,提高治理效益,同时广开了就业门路,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是一项生态工程、富民工程、再就业工程,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通过这些先进典型的树立,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以点带面,将有力地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示范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在财政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示范工程在投入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巩固示范工程的成果。希望作为“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先进单位和治理开发“四荒”示范户,再接再厉,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质量、扩大效益、创造新经验,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希望新闻单位向全社会宣传报道这些示范典型,扩大示范工程的影响,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减少的耕地面积约6万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湖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给人民生产生活、江河治理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最近发生的大范围沙尘暴现象就是水土流失中风力侵蚀的表现形式,其危害和影响是严重的。虽然建国以来我们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开发建设活动增多,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不搞好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就难以实现,也难以保障江河尤其是中下游的长治久安,影响农业稳定、国家安全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去年6月江总书记视察黄河时强调指出“必须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朱基总理在考察陕西时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做好跨世纪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明确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去年中央又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新局面。
如何搞好新时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来,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当好政府的参谋,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地方行政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好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坚持不懈地治理水土流失。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功能,以适应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二是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几十年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在过去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已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在指导方针上要进一步坚持预防为主,依法行政,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防止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在治理方式和措施上要继续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要由过去重工程措施,轻林草措施,转变到既重工程措施,又重林草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在治理与开发的关系上要继续坚持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在投入机制上要继续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深化改革,搞活机制,调动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三是要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采取新的对策。水土保持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大江大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危害为根本,以实现秀美山川为目标,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当前要认真落实朱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结合西部大开发,抓住当前以粮食换林草的大好机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林草植被建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继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大力推行户包、租赁、股份合作、“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治理形式。要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基本农田建设要由重数量转到重质量、重效益,在提高标准质量,加强水利配套,应用农业科技,实现稳产高产上下功夫,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黄河多沙粗沙区,要加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减少泥沙下泄。西北干旱少雨地区,要进一步重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窖、塘坝等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为发展农牧业、造林种草创造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城市建设服务。总之,要通过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少江河泥沙,确保大江大河长治久安。
同志们,实现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