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

福建三明:建设生态文明市 打赢水保攻坚战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0-10-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001.JPG

近年来,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不懈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三明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十三五期间,三明市先后实施了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明溪、将乐、大田、尤溪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3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62万亩;实施“以奖代补”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2万亩;实施宁化、清流、大田、建宁等4个省级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57万亩;实施70个省级重点乡镇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31万亩。

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12.59亿元,实施综合治理面积230.18万亩,全市水土流失率由9.69%减少到7.99%,水土流失率13%以上的重点水土流失乡镇由原来35个减少到23个,全市水土流失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

002.JPG

宁化县坚持“政府主导,注重规划引领、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在全县区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视对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监督管理,2015年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此外,宁化县积极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立了集水土保持科研、科技教育培训、实用技术应用推广和休闲观光于一体,园区面积1728亩,2016年6月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8年11月该示范园被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宁化县已建成1个试验区、1个种苗基地和10个功能治理区,园区内的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41%增加到85%,土壤侵蚀量减少了73%,积极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

建宁县创新特色举措,打造矿山“开发式治理”模式。均口镇修竹村富强矿山,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抓好矿山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打造“绿色矿山,旅游矿山”,平衡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矿山开采与水土流失治理相协调的新模式。

 清流县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景秀园林苗木花卉产业不断发展,使其成为我省最大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点。目前,产业基地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3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泰宁县开展岭下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采取新建水保生态园、生态护岸、亲水步道等措施,有效减轻了河道两边水土流失的危害,保护河流两岸农田,增加农田蓄排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隐患,而且为村民散步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003.PNG

大田县为解决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大、巩固难、利用率低的问题,坚持“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在整治后的矿山废弃地实施彩色苗圃、设施农业、矿山公园等绿色产业项目,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在银顶格川石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用地,规划实施矿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蛋鸡养殖、肉兔养殖等产业,引导业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让荒芜的废弃地变为绿色的“聚宝盆”。

未来三明市政府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全覆盖,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水土保持攻坚战。

 (福建省水利厅水保科技处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