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召开 陈雷作重要讲话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8-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刘震出席会议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召开,陈雷强调

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刘伟平致辞 刘宁主持并作会议总结 李建华出席

  本站讯 8月2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在兰州召开。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加快推进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出席会议并致辞。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甘肃省副省长李建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研究室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关于坡耕地治理的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为加快山丘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陈雷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他说,首批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实施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出色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有效治理了试点区水土流失,改善了工程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促进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各地在坚持以往水土保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第一,坚持政府主导,是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第二,坚持改善民生,是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方向。第三,坚持群众参与,是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第四,坚持创新机制,是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持续动力。第五,坚持部门协作,是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陈雷深刻分析了目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强调指出,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他说,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山丘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加快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水患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山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时期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抓好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水利工程。

  陈雷强调,要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灌排蓄引结合、田水林路配套的优质高效基本农田,统筹解决山丘区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基本扭转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重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4000万亩高标准梯田,稳定解决3000万人的吃粮问题。到2020年,建成1亿亩标准化、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高标准梯田,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压力有效缓解,治理区北方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左右,南方达到1亩左右,稳定解决7000万山丘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陈雷深入阐述了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需要着力把握和重点处理好的五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从国家层面来讲,近期要以长江上中游、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和西南石灰岩地区等四大区域为重点,优先安排缺粮特困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贫困边远地区、退耕还林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从地方来讲,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整治就水、就缓、就近、就低的坡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分期分批推进。同时,各地要依托国家坡耕地试点工程建设抓点带面,建立灵活多样的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形成社会化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实现整体推进。第二,重点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人与水土和谐的理念,坚持重点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全面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要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艺措施优化配置,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严格执行禁垦的法律规定,严禁陡坡耕种和毁林毁草开垦。禁垦坡度以上的土地,绝不允许开荒耕作,更不允许在已经退耕和规划退耕的土地上进行坡改梯。要加大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力度,落实封山禁牧、封坡育草等措施,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第三,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的关系。必须统筹协调好治理与开发、近期与长远、生态与经济等诸多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集中力量抓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吃粮、增收问题,认真研究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政策举措,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各地要依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大特色产业规模化开发力度,有效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增长点,通过引导和示范,调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第四,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惠及民生的公益性事业,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要多措并举,拓宽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必须依靠社会和群众参与,走“国家补、地方拿、群众筹”的路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好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提高群众认识,赢得群众认可。要指导地方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解决好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农民通过梯田建设和农业生产真正得到收益,激发农民群众投入工程建设的热情。第五,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思想,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起来,着力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尽快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管理规范、标准完善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切实转变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局面。要认真落实公示制、监理制、合同制等管理制度,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要不断探索水土保持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等方式。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坚持“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推进水土保持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责任,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陈雷要求精心组织,全面提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管理水平。第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坡耕地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主动汇报工作,赢得领导支持。要充分发挥工程建设领导机构的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主动衔接和协调配合,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生态建设项目中坡耕地治理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项目衔接配合,避免重复立项、多头安排资金。第二,进一步做好前期工作。今年的试点项目建设即将展开,各地要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对前期工作质量考核力度,做好年度实施方案的修订和审查批复,为项目科学实施和管理提供依据。要抢抓夏收后的有利时机,尽早开工建设,力争当年任务当年完成。第三,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各地要切实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构建高效的部门联动体系,强化政府行政推动。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汇报、积极协调,争取把地方建设资金足额落实到位。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吸纳社会力量,采取先租后治、先治后转等形式投入治理。要广泛发动受益区群众投劳筹资,积极探索村民自建等成功模式,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和受益权,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主动性。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抓好“五小”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第四,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各地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工程建设管理形式,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推行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群众个人建管等模式,建立相互监督、规范管理的有效机制。要认真落实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及时跟踪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加强阶段监督检查和年度竣工验收等环节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要加强工程审计和稽察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第五,进一步搞好后续维护。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及时将治理成果移交给受益农民或村集体,通过明晰产权、签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特别要做好地埂、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群众长久受益。第六,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坡耕地治理的重大意义、优惠政策和明显成效,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扩大工程实施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和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刘伟平在致辞中介绍了甘肃省情、水情。他说,甘肃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水资源严重匮乏,自产水资源人均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且干旱少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又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来,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建成了一批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形成了“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模式。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3105万亩,占宜修梯田坡耕地面积的64%,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0年,国家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甘肃省8个县被列为试点,为全省进一步加快梯田建设和产业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新修750万亩梯田的奋斗目标。

  刘伟平指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水利部前方工作组与灾区干部群众并肩战斗,特别是陈雷部长、刘宁副部长从第一天开始,就深入一线,风餐露宿,与我们并肩作战24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结下了深厚情谊。甘肃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更高的标准和追求,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工作,努力推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刘宁在作会议总结时指出,这次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上下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既有宏观发展战略和目标,又有具体政策和措施,既交流了经验,又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要求,及时做好会议精神的汇报传达和落实,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切实把坡耕地治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认识实施好试点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增强做好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以充分发挥试点工程的示范和典型带动作用。各地要以试点工程为依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和全面做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水利部机关有关司局和有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各流域机构负责人、水土保持局(处)长,22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负责人和水土保持局(处)长,部分试点县人民政府负责人和水利(水保)局长参加会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