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座谈会

重庆市水利局水保处孔德树副处长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1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突出“六抓实” 实现“六提升”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不断迈上台阶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生产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对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市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重点突出了“六抓实”,较好实现了“六提升”,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基础工作,提升预防监督支撑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始终坚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务实平和的工作心态,扎实做好制度、队伍、机制等基础工作。 (一)国标地规紧密衔接 我们在落实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的基础上,探索和制定了《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适合重庆的地方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特别是新国标颁布后,我们结合实际草拟了《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指南》,修订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的标准及其单位管理规定和制度,并在部分区县推广实施。这些规范制度的实施,为扎实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设施验收、规费征收管理使用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硬件软件相互促进 2000年以来,我市建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四级水土保持组织体系,水土保持和监督执法机构人数由1997年的217人扩增至1344人,实现了由各单位抽人应急到拥有“常备军”的跨越。我们以水利部全面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能力建设为契机,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广泛座谈,开展了水土保持队伍能力建设的“468”工程,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量化评审考核办法。 (三)基础建设稳步前行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基础建设,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类管理,在完善水保方案、项目监理和监测、行业规范和制度,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硬软件措施管理,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水平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抓方案编审,提升水土保持方案质量 无栋梁则无以造物,我们始终认为水土保持方案是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水平的根本框架,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确保方案编审质量。 (一)严格对内固本强基 首先我们制定了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单位考核办法,加强了方案编制单位的管理和考核,近年来,共有6家方案编制单位因考核不合格推出了方案编制市场。2009年,我们按照要求按时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上交部级管理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依据水土保持新国标、新规范和本市的规定,集中全市专兼职人员开展了四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监理监测、执法、收费单位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监理监测、执法、收费队伍的整体水平,规范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行为,强化了各单位各类人员的工作能力。 (二)开放对外引智助力 为提高专家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能力,我们坚持“双审”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45名市级、区县两级审查专家进行培训。尤其是近两年,我们经常组织专家进行交流和培训,邀请水利部、长江委参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撰写的领导和资深专家、院校和研究单位专家来渝对市、区县级162人次审查专家进行新规范以及水保方案审查要点的培训,全方位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能力。 (三)汇报沟通寻求支持 我们坚持以纪念《水保法》颁布活动为契机,建立区县向人大、政协汇报与报告水保工作的制度,建立了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考核制度。我们还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邀请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法制办、法院等相关部门出席,共同强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领导、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进一步牢固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意识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三、抓依法行政,提升水保行政管理效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水保公共服务体系,是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的保障。 (一)突破重点盘活全局 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协调,突出重点,推动全局是关键。我们坚持分阶段确定一个重点对象,采取协调会、座谈会、登门商议、现场核查等方式,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如2002年至2008年,我们集中人力、物力,以检查督办的方式,陆续抓了三峡库区区县移民迁建项目、交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和房地产业的水土保持工作,并以此带动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对预防监督整体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查办重案威明法律 查处一批重案,影响和震慑各行业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坚持由市局执法监督处牵头,会同环保、规划、司法、国土、城管等市级部门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全面摸底排查、集中督办督查、委托查处、个案查处的方式,查处了一大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如重庆(长寿)化工园区、重庆市福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华宇房地产公司、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未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等影响较大的案件,尤其是2005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全市法院系统现场直播审理潼南县某房地产公司未按规定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诉讼案全过程,影响和震动了各行业,对推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阳光审批公正严明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重庆面临的提高服务水平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坚持保持高效的一站式办公和窗口服务水平,严格规范接件、审查、审批等过程,要求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在10日内完成审查。对房地产业、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企业兴(迁)建、通讯、交通等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在专家评审意见送达后5日内办结批复文件。其他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在专家评审意见送达后8日内办结批复文件,进一步提升水保行政管理效能。 四、抓监理监测,提升预防监督管理水平 加强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是降低生态环境和行政执法成本,提升预防监督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 (一)全程跟踪有效管控 2003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交通、房地产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坚持以房地产行业和园区项目为突破口,坚持每年抽查各区县10个以上房地产和园区工程项目,收集市级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理和监测情况,在生产建设项目法人大会上进行交流总结,提出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为强化广泛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四监工作,有效管控生产建设项目提供依据。 (二)预防在先降低成本 我们抢抓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和我市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的大好机遇,依托2003年来我市开展的40余项专业性、动态性水土保持四监工作,跟踪了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从技术标准、数据库建设、信息发布等方面完成了一批专业技术成果,锻造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消除了一些潜在的水土流失因素,加快了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从而降低了生态环境和行政执法成本。 (三)摸准底数科学决策 我市运用2005年重庆第二次遥感技术调查成果,开展了一批如云阳县工业园区、鸿恩寺三期农转非安置房工程等重点流域和重点项目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监理工作,以及对水土保持行政单位、建设单位、监理监测单位的监督监管,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规划布局和评价重点工程防治效果,以及各级政府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更好地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提高监管效率,提升各级政府生态安全宏观监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抓验收工作,提升水土保持工程效果 水保设施竣工验收,是对政府审批的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效果的检验,更是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根本举措。 (一)把好源头提升数量 我市坚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申报率。首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项目业主认识到专项验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工作,其次是部门联合,通过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各行业的验收工作。通过一系列手段,我市生产建设项目水保验收申报率稳步提升,为落实 “三同时”制度,抓好生产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入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守好出口确保质量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第十六号令,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方法和程序,通过近年来不断强化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意识和稳步推进验收工作,严把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关口、控制环节、健全资料,强化了各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跟踪监督,推行了主动服务。开展探索水土保持设施分类验收和组织分类评估,为水土保持设施按时交付使用,发挥水土保持设施作用提供了保障。 (三)建好档案完善依据 在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实施,尤其与市交委共同抓好交通行业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2003年以来开发建设水土保持项目全面摸底清理,逐一建册建库,对5974项审批项目的水保方案编制、建设与管理、检查督促、竣工验收资料等环节,进行了档案的建立健全工作,为确保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抓宣传教育,提升水土保持社会地位 塑其形必先导其心,我们坚持强化面上宣传和政策宣传相结合,为营造舆论氛围、增进社会共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广造舆论增进共识 我市始终把宣传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宣传形式上,利用开设专栏、新闻宣传、开办宣传栏、播放宣传片、设立宣传点等方式,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据统计,我市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先后召开专题座谈会1643次,街头宣传咨询4278场次,广播电视宣传2325次,书写标语27125幅,举办专栏板报2325期,发表专题文章310多篇,制作专题图片展105版,使水土保持宣传面达到90%以上,有效扩大了影响面,提高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水保的格局。 (二)政策宣传强化标准 为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支持预防监督工作,我们不仅持久不懈地进行面上宣传,而且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专项宣传。如召开生产建设项目业主大会,发放《水土保持重要文件汇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滚动播出水保知识,定期发布水保信息,公布布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特别是2009年我们开展并客座了《阳光重庆》专栏、组织了区县巡展、召开了贯彻《水土保持法》专题座谈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水保工作成效,提升了水保公众形象。 (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水土保持宣传上,我们一直坚持“七进”的宣传模式,即水土保持法规进人大、进政府、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在与生产建设项目业主联系时,我们主动的将开发建设水土保持的相关政策向他们进行宣传,争取这些行业在内部管理中更加重视水土保持;我们在检查监督具体项目的时候,持续不懈地向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和知识的宣传,让他们获知更多的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知识,从而增加治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动性、积极性。 直辖以来,我市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保护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水保预防监督保护力度,确保重庆市以及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三峡工程的长久安全运行做出更多的努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