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成效亮点材料 | 保水护土70载 青山绿水绕京城

      一、背景历程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起步,到现在已有6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9年),兴修水利、防灾减灾的保障生存阶段。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中央发出“兴修水利,保持水土”的号召;第一代水保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纷纷进山入川,保持水土,治理泥石流,护佑家园。1951年,北京市最早的水土保持基层组织——田寺水土保持委员会成立。
      第二阶段(1960-1978年),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发展农业阶段。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山区缺粮,大规模毁林开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恢复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北京市在1960年成立水利工程局,在农田水利处设水土保持组。全市掀起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热潮。人们凭着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意志,向大山宣战,治山土为根、富民树为本,整治河滩、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第三阶段(1980-2002年),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北京市水土保持事业重新走上正轨,1983年成立了水保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局。 并首次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东三岔、庄户沟、苇甸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阶段。1999年以来,北京市连续遭遇干旱,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来水量骤然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污水、垃圾污染了河道和水库。水少水脏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新的形势,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逐步确立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溯源治污为突破口,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五同步治理,采取21项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北京市水土保持事业进入全新的工作阶段。
治理前后的门头沟区谭柘寺小流域
      二、治理思路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北京水土保持工作及时做出调整, “一保”变“两保”。由传统水土流失治理向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并重转变。从单纯服务农业生产向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转变,承担起保护首都饮用水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人水和谐的任务。
      拓展水土保持工作领域,为乡村振兴、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治理服务,提出“养山、进村、入川”的工作方式。“养山”主要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修复生态,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水)。“进村”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产生活区为重点,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治理污染(治水)。“入川”是加强河道、废弃坑塘生态治理,提高雨洪利用水平;加大川地、山前平原区污染控制,保护河道和水源地。
      明确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水土流失严重区和村镇生产生活区为重点。“点(村庄)、线(沟道)、面(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五同步治理,体现综合性。  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的关系程度,因地制宜,分别在深远山、近浅山、河谷库滨带(顶、坡、谷),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区):坡度一般大于25°,海拔一般大于800米的深远山人烟稀少地区。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和坡脚等区域。第三道防线(生态保护区):河(沟)道两侧及湖库周边。 
      三、取得成效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旨在从源头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截至2018年底,在全市1085条小流域中共实施了40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涉及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共13个区。在几代水保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保护了饮用水源。建成了100余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达标排放;设置2.7万余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市每年各项坡地水保措施共涵养水量3220万方,减少土壤流失118万吨,减少流失总磷22吨、总氮124吨、CODMn697吨。
怀柔区黑水峪小流域
      二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栽植经济林4100公顷、乔灌木308公顷,年吸收CO240万吨,提高固碳能力11万吨/年,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配套水源工程6000余处,发展节水灌溉4272公顷;改造中低产田4429公顷,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农路594公里,项目区农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提高9公里,村庄绿化美化183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庆区滴水湖小流域
      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发展了“一村一品”,“一沟一品”,“一山一品”,“一流域一品”,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沟域,治理区农民累计直接收益2亿多元,人均超过600元,年人均增收20%以上。
      三是维护了河库健康生命。治理河库滨带88万平米,恢复湿地28万平米,清理沟道垃圾100多万方,河道近自然修复400公里,改善了流域水质,拓展了河沟道防洪空间,提高了河库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稳定的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恢复了河道自然功能。
      密云、怀柔水库上游16条一级支流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等河道实施禁沙、封河育草;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潮河沿线退稻、退耕还林还草1.1万亩,库滨带植树、种草3.1万亩,建设拦污缓冲过滤带。官厅黑土洼、顺义汉石桥、海淀翠湖、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保护和恢复湿地2.5万亩,河、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道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 
      四是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修复理念,封育保护2000余平方公里;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农民节约用水观念,利用雨洪水和中水500多万方;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市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2012年延庆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称号。2015年密云县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成门头沟龙凤岭、延庆上辛庄、海淀鹫峰、房山云居寺等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水土保持示范窗口作用逐年增强。
延庆区优美的生态环境
密云水库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众多院士学者及领导的肯定,原水利部刘宁副部长认为“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北京的名片、首都的符号”。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调研门头沟区王平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时指出:你们探索出了一条融生态修复、观光旅游、技术展示为一体的河道湿地生态修复体系。
      近年来,全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列为市政府折子工程,连续五年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多次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等等众多媒体加以报道。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