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70年水保成效 | 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历程及取得成效



田家沟流域治理
      甘肃省泾川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138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58%。经过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水土保持治理,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44.76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2.4%。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有效削减入河泥沙量,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带动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泾川县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森林覆盖率不足1%。五十年代以来,历届领导把治理水土流失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接力赛”式地组织群众开展了以植树造林、整修地埂为内容的流域治理工作,促进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发展,1956年,泾川县飞云乡南峪村被国务院树立为“保塬固沟、发展生产”的典型,“十万洋槐沟”誉满全国。


修筑淤地坝等拦蓄工程
      70年代开始,全县以集中大兵团、大规模建设方式掀起了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造林绿化为中心的水土保持工作高潮,涌现出了茜家沟流域和官山沟小流域治理等先进典型,其中茜家沟水土保持试点小流域治理成果,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官山沟小流域造林面积达到1.4万亩,成为泾川的“森林公园”。
1991年,泾川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县
90年代举办水保执法培训班
      1991年,泾川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县,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以县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的新尝试,即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发掘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了分层开发治理与依势布局产业相结合的新格局,“条田粮经作物奠基础,梯田林果草畜增效益,坡地造田修路改条件,沟壑郁闭封禁保成果,沟底库坝蓄水减灾害”的治理开发模式奠定了农业生产基础。同时成立了田家沟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站,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科技应用、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通过修梯田、改沟道、建坝淤地、栽果种树等,使该流域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综合生产基地。经过5年努力,项目建设获得成功,其成果被鉴定为居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世行项目官山沟流域造林工程示范点
      “十一五”期间,泾川的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了新的阶段,水土保持产业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措施配置优化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林草与草畜品种更新、措施配置的科技含量和深层次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由治理型向开发型、生态型向经济生态型的转变,治理开发向纵深层面发展,以“生态型林果业、商品型草畜业、经济型生态农业、水保型生态旅游业”为主要框架的水保型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建成。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宣传执法力度,开展了水保国策进企业、进党校等活动。不断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实施了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通过采取回填固沟、蓄排引水、沟头防护等措施,治理塬面保护面积达41.67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塬面侵蚀。项目成果惠及泾川玉都、丰台两个乡镇9个行政村的1万多群众。同时,以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为重点,对田家沟、凤凰沟等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建成了凤凰村旅游景点、拓宽了田家沟旅游开发产业链条。


取得的系列成就
      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的流域综合治理,泾川县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以县为单位,以小流域为单元,“塬面条田林网化、塬坡梯田林果化、沟壑林草郁闭化、沟底库坝川台化、资源开发效益化”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采取整合项目、义务植树和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对全县重点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了一大批精品示范小流域。止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4.7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4%,水保防护体系综合拦蓄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51.2%和70.5%。泾川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土保


兴修的水平梯田
持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称号。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治理重点小流域19条,治理面积466 km2,其中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流域12条,治理面积444 km2,占县域内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66.7%。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33%,梯条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了87.8%,90%以上的农田得到绿化屏障的保护,农田小气候显著改善,各类自然灾害有效减少。三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生态型林果业、商品型草畜业、经济型生态农业、水保型生态旅游业”为主要框架的水保型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县土地利用率达到95.8%,产业主导优势彰显,果、菜、草、蓄、旅游等产业成为了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按照山、水、田、林、路、村舍全面规划,治山与村容整治兼顾,绿化与美化并举,治理与开发、治水与增收相结合的方针,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示范流域2处。形成了党原乡柳寨村、丁寨村,玉都镇康家村等小康文明示范村。
      (甘肃省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局 供稿)
田家沟坝系工程
开展水保国策进党校系列培训
田家沟水保生态风景区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