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工作亮点|因地制宜 治出“茶海”与“金山”——湄潭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在党的十九大及全会精神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建设。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
        (一)建设思路
        积极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的战略总体部署和新时期治水思路,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将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群众意愿相结合,采用“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社会投资,全民参与”的协作机制,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项目区为骨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措施布局
        1、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对产粮坝地及经济林等地段进行溪沟治理和修建蓄水池、排灌水渠等工程。
        2、植物防护措施。土层较为深厚的地块布局经济果木林配套坡面水系及道路工程。
        3、封禁治理。对全流域内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幼林地及补植水保林的荒山荒坡进行封禁治理,充分利用雨热资源,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4、保土耕作措施。全面宣传和发动,在全流域的旱地耕作提倡精耕细作,等高带状耕作和间作套种。大量推广绿肥种植,增加土壤肥力和地表覆盖率,以达到蓄水保土,防治水土流失,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水土保持实施情况
        经上级部门批准,2007-2010年度,我县被列为“长治”项目县,共实施了天城河小流域、凉风小溪小流域、蒲水河小流域、牛场河小流域等4条小流域;2013-2018年度,我县被列为革命老区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县,共实施了茅台河小流域、复兴河小流域、深溪沟小流域、金塘河小流域、角口河小流域,水涯子小流域、新华小流域、洗马塘小流域等8条小流域。2007-2018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438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13%,其中种植经果林和经济林共3356.25公顷,封禁治理9054.34公顷,保土耕作3504.02公顷,新建渠道29.11公里,耕作便道33.62公里,机耕道28.31公里,蓄水池104口,溪沟治理4公里,沼气池45口,山塘维修1座,铺设PE输水管46.25千米。总投资5907.57万元。
        (四)建设成效
        1.基础效益。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2007年的699.53平方公里减少至目前的451.05平方公里,减少35.5%。同时流失程度大为减轻,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由2007年的699.53平方公里减少至目前的260.03平方公里,降幅比例达62.8%。二是蓄水保土能力增强,项目区共计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34.74万吨,年增蓄水量443.54万立方米。
        2.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全县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45.6%上升至目前的63.8%,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项目区内地表温度平均下降2℃。通过种植经果林、经济林及封禁治理,已初步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绿水青山随处可见,山、水、林、田、路和谐共生。
        3.经济效益。根据调查计算,12条小流域累计治理效益已达1.02亿元。其中经果林和经济林1.0亿元,封禁治理0.02亿元。
        4.社会效益。一是结合全县支柱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土质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茶叶、梨、柚子为主的经济果木林,形成了以茶为主,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模式。自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整合各部门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共发展茶园20万亩,产值6亿元,经果林4万亩,产值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此直接增收3000元;二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劳力全部在项目区雇用,整个项目共完成投工10万个,农民从中得到了相应的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地方税收。
        二、主要经验
        1、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县发展种植经果林和经济林共3356.25公顷,与茶、精品水果等产业相结合,通过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建设。项目区王勇家有4口人,种植茶园8亩,每亩收益5000元,每年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0000元,每亩土地比原来种植粮食多收入3700多元。
        2、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景区,积极发展全景域旅游,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富裕,乡村全面振兴。
        3、将水保搭台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保部门实施了种植经果林和经济林,机耕道,人行便道,水池,渠系配套等工程项目。在水保部门搭建的平台上,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扶贫、林业、农牧、交通、水务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超过了10亿元,形成了“规划引导、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整合、全民参与”建设生态、发展产业的局面。
        4、将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在小流域生态建设实际中,努力探索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构建政府扶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治理模式。项目区内万花园项目采取了政府流转土地,社会资本投资治理水土流失的模式进行建设。
        5、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水保部门积极创新机制,完善“一事一议”,土地整合与流转、引进公司管理,群众参与等办法。为尊重群众意愿,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均召开群众大会,对每一项建设内容采用“一事一议”办法确定,群众签字认可,形成会议纪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保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由政府对土地进行流转,引进多家公司对土地进行运营管理,修建山塘、水体、公路、种植茶园、打造景区。在项目实施中,选派村民代表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