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工作亮点|小小猕猴桃托起致富梦——松桃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侧记

松桃县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成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近日,笔者走进普觉绿心猕猴桃种植基地看到,密密匝匝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以前,我们村一直是沿袭传统农业种植,要实现增收致富根本不可能,只有引进农头企业发展高效农业才是唯一出路。”这是笔者在基地采访时,道塘村党支部书记曾宪礼道出的一段肺腑之言。这只是该县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助推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黔、湘、渝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3409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65.51万人,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欠开发、欠发达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省和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043.4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61%。
        该县自2013年以来,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了四期革命老区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9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工程投资4025万元,吸收民间资本4800余万元,发展大户12户,成立村级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2个,涉及4251户,2.4万人,促进脱贫1.2万人。发展经果林2.12万亩,其中猕猴桃8000亩,红心蜜柚4800亩,红不软桃4400亩,红光板栗1800亩,晚秋黄梨1500亩,银霜茶700亩。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该县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把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拉动这“ 三驾马车”一起领跑,将贫困户紧紧联结在猕猴桃产业带上,镶嵌进产业链中,助推产业成链、发展提速、农民增收的目标。
        政府推动 三个精准夯基础
        长期以来,该县水土流失治理投入严重不足、经果林后期管护不力、果实成熟后销售无门路等,一直是制约该县水保工程效益发挥的瓶颈,为解决这些难题,该县积极探索,围绕三个精准夯实了发展基础,使优势产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首先是因政施策精准。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优惠政策,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水保工程“先建后补”管理办法等,为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县水利部门配备专业技术队伍,精心组织选好项目点、苗木品种以及种植大户,全程把控设计质量,保证前期基础工作扎实稳固;项目乡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定价租金、统一群众土地入股股权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大户选择精准。选择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种植经验、有发展产业信心和决心的种植大户。先后引进了松桃明康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泰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松桃万丰有机红心猕猴桃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贵长绿心猕猴桃、红心猕猴桃等优良品种8000余亩,公司已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并邀请北京有机认证专家到现场指导,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果品,现已注册了猕猴桃“苗寨圣果”和《黔东山里果》商标。
        三是项目整合精准。由县政府牵头,有效整合农林水等涉农项目,高起点规划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区,高规格打造农业园区内的水保园中园,做到水保项目与园区其它产业高度融合协调发展,实现不同项目互相促进、互相配套、互相带动。有效解决水保工程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如普觉猕猴桃基地整合了水务部门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系统),扶贫办的生猪代养项目(农家肥),交通部门的通村路、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产业路、发改部门的冷库项目、农业部门的沼气项目等等。
        龙头带动 “四金”惠民促增收
        8月4日,笔者来到该县普觉镇猕猴桃基地,随处可见枝繁叶茂的猕猴桃果园。在基地的道塘村,贫困户曾宪富正在果园里给猕猴桃浇水。他向笔者介绍说,他们家共有3口人,没有开发猕猴桃产业前,虽然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但一年到头收入甚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5年,公司到这里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来,我的3.6亩地全部流转给公司,年租金1260元,以后流转费每5年还上浮10%,本人在公司务工,仅去年就挣了2.7万元,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像曾宪富这样的贫困户,在普觉园区就有63户236人。
        采访中,公司董事长杨军指着基地介绍说: “仅这片基地投入已达1900万元,其中水土保持项目投入近500万元,主要是修产业路、建蓄水池和购买苗木等,该园区涉及普觉镇的东门、道塘、岑塘、元埂脚、姜家洞等5个村,自猕猴桃基地建立以来,长期聘用技术员80人,每年用工达到6万个以上,平均每天每人80元,收回成本后公司和百姓按比例分成,目前百姓收入主要是租金、薪金、股金、洁金等’四金’收入。”
        杨军的话音刚落,道塘村支书曾宪礼接着介绍道:“现在我们种的猕猴桃只用农家肥,不用化肥,地里的草也不用除草剂,而是用人工除,基地覆盖5个村680多户3200多人。”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百姓致富,是该县近年来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仅全县种植的8000亩猕猴桃,给农户带来的“ 四金”收入就达8400万元,其中,“ 租金”每亩350元,“ 薪金”每亩2400元,“ 股金”每亩按1.2万元纯收入的60%共计7200元,“ 洁金”每亩需农家肥2吨,共计500元。
当笔者来到寨英镇水源村猕猴桃基地采访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勇恒介绍说:“农村大多数贫困户是因病和缺乏劳力而致贫的,难以靠自身能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于是2015年我们村引进了松桃万丰有机红心猕猴桃有限公司到这里来投资兴业,2016年种植红心猕猴桃1200亩,目前,苗木长势喜人,百姓热情高涨。”
        “今年3月29日,德国一家销售公司与我初步商定猕猴桃每公斤收购价60元,这样的价格就目前看是很可观的,同时也给我们公司发展吃下了定心丸。”公司董事长康钦佩一边高兴地向笔者介绍,一边还说,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投入600多万元,己注册《黔东山里果》商标,只要公司到第4年达到盛产期时,当年就可收回成本,以后每年的20%收入归贫困户所有。
        当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该村第一书记杨勇恒信心百倍地对笔者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村已流转土地5000亩,3年后水源村得改名叫小康村了,明年将达到连片种植1万亩,该村现有13个合作社,2个公司入驻,此前已发展有水蜜桃、红宝石、黄桃、桃王、柑子、柚子、李子等6个品种的经果林共3000余亩。”
项目拉动 三个统一润民心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中,该县结合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通过“ 三统一”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顺应了民心。“ 三统一”,即统一土地流转、统一租金标准、统一土地入股和股权比例,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大大提高了群众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和建后管理的积极性。
        猕猴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技术推广上,该县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施了猕猴桃人才培训计划,累计培养猕猴桃技术人才200多名,培养高级果农和职业农民1000多名,每年轮训果农1万人次以上。此外,为解决农技推广人才短缺、突破农技推广难题,该县联合企业探索出“ 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近年来,该县依照该模式建立了32个合作社,培育了12个大户,使1.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脱贫。
        该县利用水保工程建起的猕猴桃基地,现已成为铜仁市水保进党校教学实践基地、产业示范基地以及普觉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基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的热情,也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已形成“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的水保新局面。
        在寨英镇的邓堡片区贵州泰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访时,董事长康钦佩告诉笔者:“我是2015年开始在邓堡筹划猕猴桃种植的,到目前已植了1100亩,该片区涉及邓堡、大水沟、黎堡和野溪共4个村,其中有两个村属贫困村,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采访中,笔者在园区遇到了正在从事苗木管理的贫困户袁昌国,他说:“在园区务工,离家近,一天还能挣80元的劳务费,一年仅劳务收入就有1万多元。村里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袁昌国高兴地对笔者说。经了解,袁昌国全家共有 5口人,爱人不能干重活,儿媳在外打工收入又低,还要养育年幼的孙孙。农闲之余,袁昌国想就近打零工补贴家用,却苦于没有岗位。自2016年初贵州泰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邓堡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来,他将家里的4亩地流转给公司后,自己和爱人在园区打临工,仅去年务工收入就达到1.8万元,对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充满信心。
        在贵州泰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无论是务工、技术管理,还是公司勤杂,都可以见到贫困户的身影,共有30多户贫困户常年在这里务工。而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会更多,这正是该县以项目拉动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