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水保工作成效亮点|守住江源绿水青山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优质水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但同时,青海又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2.45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任务非常艰巨。如何为生态文明提供永续之脉?
        这是一以贯之的顶层构架——青海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坚持以水保生态、以水惠民生、以水促发展,协调推进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改造和淤地坝建设。坚持东西部开源节流并重、南北部保护修复并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这是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青海出台实施10多部涉及水土保持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级水利部门依法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水保国策宣传,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驾护航。
        这是不同寻常的鼎新变革——2006年起青海三江源区全面取消GDP考核。2017年起,青海湖部分景区、年保玉则风景区保护性关闭。2018年,取消了8个省级农产品主产区所属县和20个重点生态所属县GDP等指标考核,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县牺牲发展机会,全力保护生态。
        这是有的放矢的专项行动——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久战”中,青海在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五大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这是持续递进的建设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投入各类生态建设资金近30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12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02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14万公顷,黄河干流出省断面水质多年保持Ⅱ类,长江、澜沧江干流出省断面均达到Ⅰ类。
        时节如流,弦歌不辍,青海“绿色奇迹”不断创造呈现。
        流经青海省会西宁的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而北川河,又是汇入湟水河的一级支流,总河长154公里,经过城区核心段10公里,总流域面积3371平方公里。含北川河在内的湟水流域,人口集中,河道治理、根治水脏、保持水土是举足轻重的任务。
        我省连年出台有关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加大治理。2013年,从加大源头治理出发,北川河上游大通县境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大规模推进,到2018年底,完成治理小流域3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9.94平方公里。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极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少了入湟水河泥沙。2014年,北川河(核心段)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近50亿元,完成外河6.5公里河道治理,建成内河前端沉砂池及六大湖等项目,形成水域面积7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
        2018年,湟水河治理呈现历史最好水平,出省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央视《朝闻天下》,以《畅游北川河湿地 感受生态景观》为题,广泛推介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六月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卡阳村,绿色梯田风景如画。2014年,卡阳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昔日荒山秃岭变成绿色梯田,从根本上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有力推进贫困村在2016年摘帽,转身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村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5000元。
卡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绿色发展是最好的发展。卡阳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诠释,卡阳样本、北川河样本在青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不一而足!
北川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这里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八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万亩油菜花竞相怒放,宛如给大地铺上了巨幅“金地毯”。
俯瞰大通县八里后拉改梯项目区万亩油菜花海
        这里是青海省西宁市长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近处新栽种的油松挺拔笔直,远处的云杉、旱柳青翠茂盛,满眼绿色扑面而来。
长岭沟绿化区梁峁顶治理与美化建设
        这里是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洋江沟小流域项目区,登山俯瞰,漫山遍野铺展的绿色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尖扎县洋江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
        今日青海——
        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曾经黄土裸露、纵横交错的沟壑变成绿色科技示范园,昔日“穷山恶水”之上打造出绿色发展“尖扎模式”、“尖扎经验”。
        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全省64%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30.7%的森林、85%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为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取得实效
        五级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全省5925名河湖长、
        16263名河湖管护员上岗履职,守护着4299条河流、321个湖泊的健康生命。
        今日青海——
        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水土保持支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渐逝的光阴,渐染的绿色,渐进的脚步,渐而重构的是青海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大格局”。这一格局是青海整体谋划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这一格局继续不断在创新开拓。
        2019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顺乎规律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矢志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
        “十三五”期间,青海水利行业计划综合治理小流域1500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坡耕地2万公顷,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124座。到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平方公里以上。
        以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以生态报国彰显青海担当!青海将以更加强有力的行动推进水土保持,筑牢生态之基,守住绿水青山。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