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河谷与湖泊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多样的地貌理性影响着地表的水热分布状况,形成了西藏自治区范围水土流失复杂多样的特点。西藏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03.42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84.19%。西藏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3种类型,水蚀范围较小,约占总侵蚀面积的6%,风蚀范围约占总侵蚀范围的5%,冻融侵蚀面积约占总侵蚀面积的89%,是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致使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必须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二是重点治理雅鲁藏布江中有的“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地区的河谷滩地和两侧的坡地;三是开展水土保持综合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四是注重开展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平。
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水利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西藏水土保持工作与西藏生态环境、民生问题、经济建设等重大领域相结合,着力营造高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开创西藏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着眼于西藏生态文明大舞台,水土保持工作自觉地向高位看齐。西藏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水土保持该如何站位,唱主角、不当配角,水土保持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经过多方奔走、积极呼吁,得到了水利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水利学会、长江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圆满举办了西藏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高端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四位院士参加,国内的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西藏相关单位150余知名专家、学者和代表出席,参会代表倾情倾智,为西藏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把诊问脉、献计献策,观点、认识高屋建瓴、立意深远,为西藏呈上了一次丰富的思想盛宴。首次对水土保持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西藏水土保持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西藏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定位,对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为西藏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水利部的各项工作指示;紧密联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流域机构,每年开展工作交流和先进技术、思想学习活动,强化西藏水土保持团队思想意识和技术力量,有效提升了西藏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坚持把预防监督执法挺在前面,实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破亿关卡。机构级别低单位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心中有无大担当;人员少怎么办,那就整合力量,区市(地)县联合开展监督执法;生产建设项目单位不买账该怎么办,法律法规是开路先锋。水土保持部门主动出击、敢于亮剑,无论是拉林铁路、拉洛水利枢纽工程,还是农村公路、市政项目都开始积极地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作一年一大步、几年变了个样。
一是补偿费征收不断加强。2015年,全区全年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550万元,其中,山南地区和林芝市分别征收3万元、2.8万元,实现地市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零的突破”。2016年,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3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2017年,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847.26万元。2018年,成立征收催缴领导小组,全面建立征收项目台帐,做到底数清,多次组织召开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推进会议,主动上门催缴,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厅际联席会议,采取限批水土保持方案等方法,推进行业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下发320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通知书,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2亿元,补偿费征收年度首次破亿。2019年上半年,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900万元;二是审批效率持续提高,审批标准严格严肃。2015年,西藏自治区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168项;2016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386个,同期增长223%。同时,积极实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工作,在线受理项目达到20个。修订完善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评审办法,成立自治区水土保持技术委员会,充实完善水土保持专家库,入选专家达到100人;2017年,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104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10%。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并上线运行全国首个水土保持“互联网+”咨询平台服务,方便了项目业主,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线受理项目达到21个。建立了预防监督远程指挥会商平台。顺利实施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第三方服务。2018年,全区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076个,驳回方案46个;2019年,截至目前,审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20个,对8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未批先建”专项执法检查,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水土保持方案手续的通知。三是监督检查逐年翻倍。2015年,西藏自治区组织监督检查重点生产建设项目162个,是前三年监督检查项目总和的2倍有余。2016年,共对169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2017年,采取区地县联动的督查机制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和“回头看”,监督检查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全区共对504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比去年同期增长296%。超额完成任务460%。2018年,对全区162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监督检查。对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不力的7家生产建设单位开展约谈和督促,处罚1家。2019年,截至目前,采取暗访督导形式组织开展40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监督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通报6个项目;四是项目验收渐入佳境。2015年,完成31个重点公路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填补了西藏重点公路建设无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历史。在近几年,西藏自治区不断完善验收标准,严格第三方验收单位资质和工程质量;五是制度管理日趋完善。2015年,西藏自治区经财政、发改、水利、人民银行联合修订印发《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2017年,配合自治区人大完成《西藏自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执法调研督查工作,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2018年,制定印发《西藏自治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实施意见》,规范自主验收的程序、内容和标准。
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用心守住雪域高原生态红线。水土保持部门坚持一手抓预防监督、一手抓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完成生态建设项目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自2015年开始,全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情况实行十天一报制,月报制,将全区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建设情况摸清底细,实现细致规划。2015年-2018年完成投资情况分别为:2654万元,4978.77万元,8695.1万元,1314.9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情况为:60.69平方公里,142.24平方公里,257.36平方公里,333.40平方公里。2019年上半年,完成投资0.89亿元,完成治理面面积251.72平方公里。15年至今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呈倍数趋势增长。在2017年,西藏自治区及时调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思路,把项目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边境地区进行倾斜。2018年,西藏自治区确定了水土保持生态红线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涉及拉萨市、昌都市、山南市、日喀则市、林芝市、那曲市共22个县(区)部分区域。2019年上半年,自治区交通厅、住建、电力、水利等相关行业召开水土保持定额咨询会,完成《水土保持概(估)算定额》(初稿),目前正在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今年5月,西藏自治区正式启动西藏“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会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立西藏“十四五”规划调研编制组,已于7月初完成西藏“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第一次实地调研,力争将西藏“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调研组与当地领导对项目存在的问题,项目与民生、生态、文化的结合,发展理念和方向等进行座谈交流,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可靠建议。力争将全区“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西藏自治区每年年初召开对接会,地市县把任务领走、责任分解,事中组织生态建设推进会查短板抓弱项,年底固定召开前期工作座谈会强化前期储备。各地市、县(区)士气高涨、干劲十足。在工作进度滞后时,各地市分管局长亲自坐镇工地进行督导,地市水利局敢于担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实现项目早审早批早建。
着力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依托现代科技借梯登高。西藏地域宽广,生产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组织一次检查最少也要十天半个月,轮胎磨殆了、腿杆跑细了、脸上晒黑了均无大碍,可是计量不准、数量不清、业主不服、处罚决定难以落实的尴尬局面却不能再持续下去。改革,唯有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水土保持部门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科技技术,以信息化带动预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借梯登高。2015年,首次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调查取证,为后期约谈生产建设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音像和数据支撑。2016年,西藏自治区积极与中电投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引入4架无人机助力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对水库、电站、矿业、公路、防洪等11个大中型项目共34处点位,进行了52架次飞行。2017年,西藏自治区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合作,利用无人机信息化技术完成了拉萨市达孜县茶叶巴小流域综合治理前现状水土流失评估。同时,积极与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合作,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技术完成拉林铁路、大古水电站等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图斑精细化管理。2018年,西藏自治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明确了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9个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开展了野外复核,2个项目进行治理效益评价。2019年,西藏自治区对今年新建和续建的项目开展国家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工作,已收集2019年全部13个项目的基础资料,13个项目的设计图斑正在进行矢量化。完成10个重点生产建设项目的防止责任范围上图、2019年扰动图斑的勾绘,内业合规性初步分析。入库13个生态治理工程设计图,其中,3个项目完成野外复核。将自治区级监测区域(53个县、106.43万平方公里)的基础资料收集、模型计算因子的更新、遥感影像收集、拼接和解译工作。
西藏自治区通过低空遥感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准确掌握了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取土场、施工场地等的实际开挖和堆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以及施工区扰动面积动态变化,并在实际的监督检查中尝到了甜头,探索了监督检查新形式、新手段,为推动生产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验收、投产使用基本情况数量化、矢量化、图斑化、三维化奠定了基础。
“四进”活动精彩纷呈,社会逐步聚焦水土保持。要想社会理解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宣传教育必须要先行。西藏水土保持部门全面实施了水土保持“进党校、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的“四进”活动,分别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阿里、那曲七地(市)开展水土保持宣教活动,涉及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中心小学、林芝松盘乡中心小学、山南市第三小学等20余所学校,昌都市八宿县白玛镇珠巴村、林芝市波密县古乡雪瓦村等30余乡村,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等百余家大中型生产建设单位,每年平均发放各类资料1万余册,宣传对象达到1万余人次/年。近五年,在《中国水利年鉴》、新华社、中国水利报、中国生态建设网等主流报刊、杂志、网站宣传报道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发布各类新闻100余篇。在城市主要市区、重要交通要道设置户外大型水土保持广告牌50余块。
西藏自治区结合“中国水周”、“世界水日”、水土保持法施行纪念日等重要水利时间点和西藏自治区自发组织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知。近年,西藏自治区开展了千名大学生“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美丽西藏”签名倡议、面向社会举办水土保持“百题有奖知识竞赛”等新型宣传活动,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发放水土保持宣传资料。同时,通过西藏主流广播媒体播放水土保持知识、公益广告、专题访谈等。2018年,西藏自治区主导制作了西藏水土保持专题宣传片,并在拉萨城区户外广告屏、西藏电视台进行播放;通过西藏主流广播媒体播放水土保持知识、公益广告、专题访谈等。西藏水土保持团队多角度、全方位向人民群众宣传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及水土保持知识,力争达到人人重视、人人保水护土,全民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
西藏水土保持部门还高度重视抓好生产一线工作者的水土保持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长江委水土保持局、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水利部直属机构以及各流域机构无私援助,分别对七地市及各县(区)水土保持工作者、上百家大中型生产建设单位相关人员、部分区直国有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企业人员进行水土保持培训。组织全区水土保持从业人员赴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陕西、甘肃、交流学习10余人,并积极参与水利部水土保持培训班,派遣青年干部赴内地交流学习,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为西藏水土保持注入新思想和提供新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