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是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对防治水土流失,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方向。坚持把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修复等方面持续发力,使绿色成为协同发展的底色,使京津冀成为人工修复生态的标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符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理念。
一、京津冀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
(一)北京市
针对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北京市确定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采取21项措施,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建成300余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服务农民80余万人。
北京市重点在政策机制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治理模式探索、管护机制完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四大体系。
(1)政策、规范和标准体系。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明确新治理的小流域都要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标准,每年从基本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008年5月北京市正式颁布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编制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办法》、《北京市农民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指导意见》、《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北京村镇治污设施运行管理指导意见》等。2009年起市委组织部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明确地方政府责任。
(2)技术保障体系。实施了部、市级重大项目6项,局级项目30项,对流域水系划分、水源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防治、废弃矿山修复、农村污水治理、小型水体修复、边坡防护、水土保持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攻关。
(3)治理模式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了水源保护、休闲观光、绿色产业、和谐宜居四种治理模式。
(4)运行管护体系。北京市成立了3927个农民用水协会,10800名农民管水员,负责管护工作。市政府每年安排管护资金590万元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
(二)天津市
天津市于2006年在蓟州区西大峪、常州、穿芳峪三条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开展了1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主要有以试验研究、科普宣传为特色的黄土梁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以旅游为特色,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的郭家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以村落型模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鲁家峪、穿芳峪等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天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农村水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为主,加快天津市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步伐。2014年3月1日施行的《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明确规定“在山地丘陵区,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为重点,加强清洁小流域建设,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
(三)河北省
河北省2006年在易县柴厂、遵化市沙石峪、鹿泉市石井卧佛园三条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2014年,河北省将清洁小流域建设列入京津冀水利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和京冀“6+1”合作协议要求,改善北京上游水源地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水源涵养功能,实现清水下山、净水进京入库,京冀合作在密云水库上游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开始启动,按照“京冀坚持同一流域、同一目标、同一标准、同一规划”的原则,编制完成《河北省密云水库上游张家口、承德市两市五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规划范围涉及张家口市的赤城、沽源和承德市的丰宁、滦平、兴隆5个县的14个乡镇,土地面积1041.4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94.5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2个。北京市财政按每平方公里33万元共下达1.98亿元,河北省财政安排0.95亿元,地方政府整合各类资金0.97亿元。截至2018年底,项目区已建成清洁小流域24条,治理水土流失550平方公里,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6.38%,林草覆盖率提高20%以上,年减少土壤侵蚀量90万吨,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进京入库。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保护了饮用水水源
自2014年京冀合作在密云水库上游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以来,河北省潮白河水系流入北京的水量明显增加,并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
北京市建成了800余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设3万余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密云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水质由劣Ⅴ类改善到Ⅳ~Ⅴ类,其中门头沟三家店段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保护水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北京天津两地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山区农村经济增长,改善了治理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农民平均年增收20%以上,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居住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方式得到转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河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广设施菜、苗木花卉、中药材等高效作物,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特色产业的有效对接。突出坡面治理的同时,配套建设排灌水系及田间道路,同步推进公路、房屋改建、村屯绿化等项目。京津冀许多村民家开启了“冬天普通百姓家、夏天迎客农家院”的模式,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试点工程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
(三)维护了河库健康生命
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降雨拦蓄、防洪减灾、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北京市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16条一级支流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等河道实施禁沙、封河育草;在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潮河沿线退耕还林还草,在库滨带植树种草,建设拦污缓冲过滤带;在官厅黑土洼、顺义汉石桥、海淀翠湖、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地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明显改善了流域水质,提高了河库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稳定的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河道有水则清、无水则绿,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恢复了河道自然功能。
(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河北省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围绕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个核心定位,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在维系上游生态好转和改善农业农村设施条件的同时,“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坚持对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进行同步治理,营造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生态环境,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