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研讨会在闽召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9-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为进一步提高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平,推动信息化工作,2015年9月17日至18日,珠江委在福建长汀组织召开了2015年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交流研讨会。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巡视员张新玉、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郭索彦和珠江委副主任陈洁钊等到会指导。
张新玉巡视员听取了珠江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和流域各省(总)站的交流发言后,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珠江流域各级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珠江委水保监测中心站在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水土保持信息化以及监测新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提高了监测工作和信息化水平;流域各省(区)在监测站网规划、监测点运行保障机制探索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机构队伍和监测工作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流域内的很多监测单位对监测工作认真琢磨、深入思考,在大家的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下,流域监测水平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方法不断突破,有效推动了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张新玉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对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并明确要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对统计监测等的支持力度。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大好形势和空前机遇,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应当充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绿色化”的精髓,进一步明确思路,推进监测工作跨越式发展。张新玉指出,当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存在着目的任务不清、服务对象不明确、精准度不够、指标不实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监测成果应用,阻碍监测队伍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应着手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监测目标任务。监测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落实《水土保持法》赋予的职能定位,即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为社会公众服务。要加强面上监测、应急监测、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和工程效益监测,重点是实现监测工作“由点向面”的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强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强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的研究和完善,提高监测成果的精准性和实用性,从根本上解决“流失面积不落地、流失量说不清”等问题。三是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各级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划分事权,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整体性、协同性。最后,张新玉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抓紧编制完成省级水土保持规划,推动监测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做好水土保持监控能力建设规划和下一个五年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规划;三是研究优化水土保持公报内容和结构;四是进一步提高监测成果质量和精确度;五是加强各级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
郭索彦主任对珠江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积极探索“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大力推进信息化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进一步推进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工作;二是要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点升级改造;三是要以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为依托,切实履行好《水土保持法》赋予的职责。
陈洁钊副主任指出,当前新形势下,政府和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及信息化工作,水土保持监测是珠江委推动绿色珠江建设规划实施、加强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土保持监管和服务化水平;要积极落实水利部水土保持信息化有关精神,主动开展好示范(市)县工作;同时要积极搭好监测平台、服务好流域各省(区)。
会上,与会代表交流了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示范县工作进展,研讨了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技术,并参观学习了福建长汀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管理经验。
珠江委水土保持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湖南和海南等省(自治区)监测(总)站、动态监管示范(市)县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代表近4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