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评价

青海省监测总站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03-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为不断提升监测技术能力和水平,更好履行行业职责,3月23日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有关教授在西宁召开监测技术座谈会。座谈会针对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调整确定监测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加强水保监测新技术的应用、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利用全省生态工程建设新条件,推动全省水保监测工作向纵深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监测项目,在整合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成果等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全省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有力推动了站网的监测运行。与此同时,全省监测工作存在运行经费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监测手段单一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水保生态监测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两位教授给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对监测运行投入,全方位保障站网运行;二是加强技术交流与培训,合理配置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本行业监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利用第三方的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实现工作目标,促进自身发展;三是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简单实用;四是统筹考虑区域的地形、土壤、坡度、植被差异布设地面监测点,突出代表性;五是继续坚持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努力实现“天地一体化”格局;六是积极应用“3S”技术,大胆尝试无人机监测,鼓励自行研发和使用新型监测仪器设备;七是在地面监测方面,推荐采用铯-137对比分析法或美国通用流失方程预测区域土壤侵蚀量;八是在应用美国通用流失方程时,要在大量调查试验的基础上审慎确定各参数。
    通过座谈交流,总站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当前国内水土保持监测的一些实用技术、新技术,澄清了以往混淆的概念,接受了先进的理念,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为在新形势下加快水土保持监测发展,有力支撑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孙世权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