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荒地变宝地 黄土披绿衣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7-10-1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考虑,坡沟梁峁川综合治理,综合、立体防治水土流失;坚持蓄水保土、水保造林与当地产业开发相结合,既治理,又开发,在治理中开发,在开发中治理,确保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特别注重根据当地光热降雨等气候条件,大力开展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山地水保林建设,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渠道;坚持把水利与水保相结合放在突出位置,在经济林实施区域,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配套建设蓄水、集水、提水等工程,实现了水保工程水利化,使项目区经济林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升;坚持小项目、大作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通过科技示范带动、扶持水土流失治理大户、融入当地产业发展等方式,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保农发水保项目在县域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2012年以来,山西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共计投入12856.87万元,其中中央资 金8010万元,地方配套4015 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31.87万元;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9.76平方公里(30976公顷),其中坡改梯1162.47公顷,滩地整治 6.4公顷,栽植水保林3 715.3公顷、经济林3788.22公顷,封禁治理13980.72公顷,保土耕作8322.89公顷;修建小型水保工程113处,修建生产道路173179公里。经测算,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19.5%增加到36.7%,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0%,年可增加蓄水能力40.4万吨、保土能力72.3万吨,增加干果852.4万公斤,增产粮食176.7万公斤,人均增收348元。
“两面大沟中间梁,沟里有水用不上,十年就有九年旱,水土流失是祸殃。”这是山西省许多地方自然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机遇,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改善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当地的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磨盘岭的蓬勃生机
磨盘岭,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地貌,巨大的土堆犹如叠起来的几块磨盘,与其所处的岭地连在一起,得名“磨盘岭”。
山西省南部的运城市闻喜县,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全县境内3688座磨盘岭星罗棋布,26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山高、坡陡、水低,土地干渴贫瘠,一到雨季水土流失严重。”运城市水务局水保站副站长闫立业说,曾经的磨盘岭上满是荒地、烂地,守着这片土地的广大农民,也因此而生活贫困。迫于生计,农村里年轻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耕种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仅能糊口。
如何让这片土地重获生机?如何让农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给昔日贫瘠的磨盘岭带来了新的生机。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蓄水保土、造林绿化与当地产业开发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经济林果,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多年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闻喜县水务局总工陈安俊深有感触,“对闻喜这样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是造福千家万户、促进全县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
闻喜县下峪口村是省级贫困村,当初为了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专门带领农民代表前往临近的稷山县考察,看到当地村民栽种核桃树、双季槐增收致富,大家大开眼界,回来后,许多村民主动把耕种效益不好的山坡地拿出来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县水务局不仅提供良种,还请来了技术员,指导大家科学耕种,为村民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同时,还为村里修建了水利设施,把平时的雨水和山泉水收集起来。短短几年,受益耕地达到300余亩,让贫困百姓尝到了甜头。
“国家投入的资金毕竟有限,要想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陈安俊介绍,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时,县水务局特别注重治理和引导相结合、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相结合、国家和社会资金相结合,提倡土地流转,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48岁的赵虎吉现在是下峪口村有名的水保大户和种植大户。2012年,在外经商的赵虎吉了解到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广阔前景后,毅然回到家乡,牵头联系56户村民,成立了闻喜县建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总共流转了2800多亩撂荒耕地,全部位于磨盘岭上。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坡改梯栽植核桃等经济林,并在岭上修建了蓄水池,引岭下水进行灌溉。”望着漫山的核桃树,赵虎吉信心满满,“这些树苗再长两年,就会成熟结果,预计将来的年收入可以达到200万元。”
“没有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就不会有现在的好生活。”提起水土保持项目,69岁的贫困户赵铁栓连连称赞。2013年,他把家里的十几亩山坡地流转后,成为建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管护员:“以前种玉米、小麦,一年下来毛收入三四千元,现在在合作社每年的工资收入就有1.2万元。”
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真正为百姓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陈安俊说,建辉合作社这种治理磨盘岭的模式,是闻喜县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新模式,带动了村里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黄土高原的磨盘岭上正显露蓬勃生机。
旱垣山的绿色梦想
“我干了20多年村书记,太清楚这片土地的变化了,自从政府搞农发水保项目,建设推广种植双季槐,村里的景象和大家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石沟南村山头的双季槐林地里,64岁的李丰收感慨良多。曾几何时,他脚下的这片黄土地上没有半点绿色,撒下去的麦子还没草长得多。而如今,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色的盛装,石沟南村的村民也因为种植经济林木的良好效益,收入有了大提高。
“双季槐一年可采收两次槐米,三年丰产,五年盛产,特别耐旱耐瘠薄。”三路里镇党委书记谷超峰介绍,三路里镇地处峨眉岭台地,水资源严重缺乏,是一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纯旱垣山区乡镇,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落地这里以来,大力推广栽植双季槐林,南北两山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区域内的温度较往年下降2摄氏度左右,降水量明显增多,空气含氧量持续增加,水土保持良好,土壤肥力增强,原先的荒山荒坡均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林间鸟类动物不断增多,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势。
不仅如此,双季槐还是一种附加值非常高的林木。其花蕾称为“槐米”,不仅是传统的中医医疗配方用药和中成药原料,而且有极强的抗辐射作用,可加工成高档化妆品,还可作为高级染料,提取高档色素。
“这里有许多荒山旱垣,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好产业,种植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甚至常常绝收,果树梨树发展不起来;而种植双季槐之后,亩收入迅速由过去的一二百元、二三百元提高到2000多元至8000多元,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几年农发水保项目的推广,给当地带来了生态效益,更给大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谷超峰告诉笔者,双季槐的发展,破解了丘陵旱垣经济低下的社会难题,更破解了山庄窝铺贫困农民精准扶贫的社会难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近几年,当地在本来的双季槐基地里大量套种了油菜,每年春夏之交,上万亩的油菜花绽放,游客络绎不绝。生态改善了,百姓致富了,乡村变美了,如今周边城市的市民每到周末假期都来这里消暑游玩,三路里镇也开始酝酿更远大的梦想。
“我们正在发展全域旅游,并打造了一条精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游线路。未来,三路里镇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和休闲、骑行、观光等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旱垣地区发展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蹚出新路。”谷超峰信心满满地说。
黄河边的致富之门
金秋时节,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的核桃成熟了,一派丰收繁忙景象。57岁的村民程更生满面笑容:“现在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卖个好价钱,将来还有分红哩!”
程更生提到的分红,是当地近年来一种新的种植和经营模式。2012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吴金龙、程振国、程学强回到家乡,投资5000万元与村里的核桃种植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山西仁核山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的荒沟、滩地和闲置土地,建设了百万亩优质核桃种植基地,开发种植核桃林,发展苗圃花卉培育、生态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多种经营。
“我们村里的农民都以土地入股,享受公司红利分配,同时,又进入公司打工,有一份工资收入。”提起自己的股东身份,程更生喜不自胜。今年,他一年的工资收入就有3万元。
“薛公村虽然在黄河边,但却山高、坡陡、沟深,传统种植养殖业一直形不成规模,而企业能够植根于此,无疑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为当地百姓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临猗县水保股股长王培谦说,正是看到了公司在经营理念、规模发展、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能够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好的效益,当地的水利部门决定把农发水保项目选择在核桃种植基地实施。
“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可以进一步改善基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公司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石。”王培谦说,水土保持项目虽然投资不多,是小项目,但却有效控制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几年下来,荒沟荒坡由过去的“无人理”变成了“聚宝盆”,土地的价值越来越大,体现了小项目大作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水土保持项目的扶持,公司在这里扎根并得以快速发展,核桃基地的产量逐年增加,有效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状态,真正实现了村企共赢。
“实施农发水保项目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们的理念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和谐共赢。”山西仁核山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纬说,在水土保持项目的扶持下,这几年公司开展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共同富裕。下一步,公司还将加大投资,建设核桃深加工工业园。
良田沃野,满目青山。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西而言,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正散发着绿色的生机。
(中国水利报 2017年10月10日第4版 赵洪涛、张志勇、武鹏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