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绿满南小河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我们是冒着雨走上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董志塬的。站在位于董志塬西侧的南小河沟观景台上,满眼的翠绿在细雨绵绵云山雾罩之下,仿佛人间仙境,耳边悠然回响起“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一条边”的古老谚语。
    走访过南小河沟试验场危房改建项目以及气象园、十八亩台、董庄沟、杨家沟径流泥沙观测站、花果山水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型观测野外径流场等基础科研设施之后,登高远望,南小河沟流域生态建设成果尽收眼底。西峰监测分中心主任李怀有向我们介绍道,这里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原型观测自动化测报系统和侵蚀动态监测站,有陇东地区全面推广应用的塬、坡、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型典型示范断面,有人工模拟降雨野外试验观测场,有十要素自动测报的气象园系统,还有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站所合作共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基地。
    我们现在所处的南小河沟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流域,但它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典型,在几代水保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如今已上了地理教科书,拍成流域综合治理科教片,建成了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可谓闻名遐迩。在甘肃庆阳,南小河沟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更是水利风景区和科技示范园的代名词。走进南小河沟,只见塬面梯田林网纵横交错;沟坡经果林水保林满目葱茏,沟道里水坝鱼塘相连,草灌护佑,呈现出一派江南风光。
    用李怀有的话说,南小河沟流域生态建设之所以发生巨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几代水保人不懈努力的基础上,近年来黄河西峰水保人在水土保持试验基地建设的同时,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建设原则,倾心打造以发展生产、建设生态、培植资源,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原理构建的塬、坡、沟“三道防线”综合防治体系,融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与生态观光基地建设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当问及南小河沟流域治理成效的意义时,李怀有答道,西峰站开展水土保持工作60多年来,在经历了探索起步(1951年~1965年),恢复创新(1979年~1992年)和快速发展(2000年~2011年)3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系统地提出了如“三道防线”、“四个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三道防线”模式,是由该站以南小河沟流域为依托,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塬、坡、沟三大地形地貌特点,量身定制的“以建设农田、村庄道路和沟头沟边防线的塬面治理;以兴修水平梯田,建立山地果园,营造防护林防线的沟坡治理;以主沟道布设坝系,支毛沟打柳谷坊,植速生防冲林防线的沟谷治理”综合治理模式。防治的基本方针是“按照水土流失规律,保塬固沟,塬、坡、沟综合治理;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塬面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沟壑发展用材林、果园和牧草”。该模式的治理方略,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保障塬面的完整提供了科技支撑,曾在同类地区的137条小流域得到推广应用,目前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继续发挥着典型示范作用。
    “四个生态经济带”模式,则是该站以庆丰沟流域为依托,按照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把具有相同的经济发展方向,又具有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改造的地带划为同一条生态经济带”的原则和方法,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划分为“塬面农业生态经济带,塬边林果生态经济带,沟坡草灌生态经济带,沟底水利生态经济带”等4个生态经济带,并结合“三道防线“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强调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兼顾。在明确提出“小流域治理要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相结合,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探索既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又有利于生产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新途径,通过引进和开发一些生态经济型治理措施,在泾河流域广泛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近年来由流域机构主导实施的庆阳市齐家川和砚瓦川综合治理示范区项目再次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历史上,南小河沟曾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如今又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天然的植物园”。目前,实施南小河沟流域不断升级改造和提升品位远景规划,已成为西峰水保人的热议话题。据调查了解,这里的植被建设注重生态效果,林种配置趋于自然。如老鸹山现存的造林树种和混交类型,彰显了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成果。万亩常青林集中连片,突显支毛沟治理特色。杨家沟乔灌草相结合,立体布局相得益彰。栽植杜仲、虎榛等乔灌树种140余种,美国牧场草等草种30多种,使丰富的树种与水土保持科学创新成果交相辉映,赋予林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资源。
    对于南小河沟流域现行效能评价,李怀有十分自豪地说,南小河沟依托科技示范园的科学试验、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与生态观光四大基础建设初步构成了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水利水土保持风景区,景区总面积达4.8平方千米。水土保持治理程度和林地覆盖双双达到100%,现有200万年前地质构造层,千年土箭群等自然景观8处,已经建成观光区、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人文景观9处,园林景观10多处,形成了科普教育园区,动力侵蚀区和围塘区,花果山水库观光区,观叶采撷游乐功能区。可提供垂钓、划船、戏水踏浪、动植物观赏等服务项目近20个。每遇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参观游览和休闲度假的市民络绎不绝,对拉动地方经济和提升流域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的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既有江南的妩媚流灵秀,也有北国的粗犷豪放,更是黄河几代水保工作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关爱与呵护的历史见证。它以其独特的位置丰富了生物资源,典型的地质构造,和谐的生态环境,浓郁地民俗特色逐渐成为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水利生态风景区。
    沟还是那条沟,水还是那溪水。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理念却营造出了不同的山水田林草和别样的生态人文景观,沟道潺潺流水与绿色植物相伴生辉,沟坡林草植被与鸟语花香遥相呼应,田面庄稼与瓜果蔬菜相得益彰。南小河沟长期综合治理成功经验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一条流域的水保生态成效,更多的是为同类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治理样板。
    记者 孙太旻  王继和

参观南小河沟野外径流观测场

董庄沟非治理小流域

花果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为采访组介绍南小河沟气象园观测因子

介绍南小河沟生态建设情况

南小河沟流域生态建设一瞥

南小河沟气象园

十八亩台监测点

南小河沟危房改建项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