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模式 着力打造特色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5-1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清洁生态小流域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对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等同步规划、同步治理,呈现出村容整洁、水源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面貌。截止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了渑池县畛河小流域、栾川县重渡沟小流域、新密市云岩宫小流域等41个清洁生态小流域治理工程,受到水利部领导的肯定。
二是与群众迫切期盼相结合,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安排群众欢迎的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一些地方按照“果沼牧”循环发展模式的要求,大力推广“山上发展经济林、梯边发展生态林、山下发展经果林、配套建设养殖场和沼气池”的建设模式,形成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探索了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各项目区积极推广种植保水固土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植物措施,淅川县大力发展茶叶等生态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植基因库,全县造林面积正以每年1万公顷的面积稳步增加;新县着力打造原生态红色旅游产业,立足自然生态修复,大力发展水保林、经济林,年均造林面积达到7000公顷,培育了梅花庄小流域、郭家河乡倒水河湿地等一大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模式的自然景观,生态红色旅游助推全县经济再上新台阶。
田安民
二是与群众迫切期盼相结合,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安排群众欢迎的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一些地方按照“果沼牧”循环发展模式的要求,大力推广“山上发展经济林、梯边发展生态林、山下发展经果林、配套建设养殖场和沼气池”的建设模式,形成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探索了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各项目区积极推广种植保水固土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植物措施,淅川县大力发展茶叶等生态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柳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植基因库,全县造林面积正以每年1万公顷的面积稳步增加;新县着力打造原生态红色旅游产业,立足自然生态修复,大力发展水保林、经济林,年均造林面积达到7000公顷,培育了梅花庄小流域、郭家河乡倒水河湿地等一大批生态清洁小流域模式的自然景观,生态红色旅游助推全县经济再上新台阶。
田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