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福建省建瓯市)

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9-3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治理示范 园区原为水土流失荒坡山地,自建立科研基地和科教园二十多年来,严格按规划设计方案,采取山顶营造杉木、木荷等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山坡中下部改造成水平梯田种植经济林果,园面坡壁和园区道路全面种草覆盖,沟道建水库(百花桩水库)。应用天然降雨,采取沟坝、梯田改造工程措施和封禁、植草、造林等措施综合治理,使植被自然恢复,控制了坡面径流和面源污染,积极推广应用水土保持高新技术,处理了园区废弃物和垃圾,实现达标排放,形成了较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对周边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起到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生态果园 植草砖道路
(二)科研试验
以严谨的态度开展水土保持科研试验二十多年。先后与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和高校协作,积极开展锥栗山、毛竹山、果园、茶园、坡耕地、工程倒弃土、针阔叶混交林和森林水文等不同土地利用现状的水土保持试验,观测水土流失规律,引种、试种水土保持树种、草种,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通过试验研究,在《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学报》和《亚热带水土保持》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山地牧草绿肥的物质循环与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课题,经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取得2004年度南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建园来有20多位研究生到园区参与研究,其中5名取得博士学位,10多位硕士生取得毕业文凭。 水土保持试验区 林中土壤呼吸研究 (三)水土保持监测 2010年4月,在园区内建立了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坡面径流观测场,纳入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该监测点共建立锥栗、毛竹、茶园、果园、清耕地和空白区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9个监测小区,配建完善的降雨观测设备。2011年启动监测观测,为水土保持公告提供基础数据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气象观测区 水土保持监测区 (四)宣教展示 在园区科教展示、科研试验区设置了各种防治措施及相关设备的特点、作用等说明标牌,为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水土保持教育和普及提供较齐全的科普场所。科教园成为建瓯第一、第二中学和建安中心小学等“水土保持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每年接纳中、小学生的观摩、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水土保持夏令营活动等达到1200人次以上。2008年9月9日,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被福建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确定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科教园展厅 人工降雨模拟 建安小学夏令营 建瓯一中学生观看树干截流
(五)休闲观光
为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生态意识,2012年,建瓯市政府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园林式科教园,进一步完善园区大门、道路、景观和休闲设施,生态景观良好,免费对外开放,吸引许多市民到科教园参观、踏青,成为市民周末、节假日郊游的休闲场所,每年吸纳游客达2000人次以上。 园区休闲观光区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