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10-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基本功能 园区在建设之初,就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初步研究,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园区建设,生态功能完善,建有马王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高标准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区:完成田间道路7.3公里,排灌沟渠5.4公里,大型水塔(200立方米以上)2座,溪沟固堤1.5公里,坡地平整新建高标准蔬菜产业基地1080亩。使园区内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多功能蔬菜大棚 库岸生态修复区:因霍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弃渣土形成水土易流失岸,工程结束后,投资230余万元,采用浆砌石挡墙拦挡弃渣的工程措施和在渣场表面种草植树的植物措施加以治理,修建挡渣墙127米,绿化治理面积6000平方米,通过综合治理达到了遏制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 库岸生态修复区 水土保持配套措施防治区内公路干线及住宅区720多亩空地,栽植了南竹、金竹等植物绿化措施,成立了卫生监督协会,建立、健全了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按月开展“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乱砍乱挖”的三清活动。在中心院落定点建立垃圾池,定期清运。畜禽实行圈养,粪便全部入池,家家户户建有标准的卫生间和沼气池,基本形成了以霍河水库女娲天池为中心的集产生、旅游休闲娱乐胜地。 水土保持配套措施防治区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防治区内有坡度在15度以上的坡耕地12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30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50%,坡度在15度以下的坡耕地108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18%。园区对15°-25°的坡耕地全部进行坡改经济林-茶梯,对25°-30°度的坡耕地用于发展水土保持林,对15度以下的坡耕地全部发无公害蔬菜生产用地。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率达88%。截止目前,已建成了以茶叶为主导品种的高效林产基地4200亩,以多功能蔬菜大棚为主导产业的高效蔬菜基地1080亩,已初步形成了以无公害茶叶、蔬菜和瓜果生产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链。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防治区 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区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50平米,内设有6个(每个面积为5m×20m),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分别种茶叶、金银花、空地、草地、冬枣和土坎梯地,设有地表径流收集槽,另设有量测试验室。
整个工程完成了行政办公用房120 m2,监测实验用房65m2,15°坡面径流小区6个,共计600m2,其它用地100m2,绿化面积700m2,配备有电脑、GPS全球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投入资金约17万元。监测径流小区2011年6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 (二)扩展功能 科普功能:设有6个(每个面积为5m×20m),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分别种茶叶、金银花、空地、草地、冬枣和土坎梯地,充分展示本类型水土流失原貌以及主要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的演示。同时设有7种不同的边坡防治措施展示区,用标识牌标示不同边坡的不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特点及作用。
特色产业园区内已建成了以茶叶为主导品种的高效林产基地4200亩,以多功能蔬菜大棚为主导产业的高效蔬菜基地1080亩,初步形成了以无公害茶叶、蔬菜和瓜果生产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带头作用。
科研成果:园区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聘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侵蚀区不同治理措施的等高植物篱治理模式效益分析”等课题获得较高的评价。
雨洪资源利用:2007年,园区引进自流灌溉系统,修建了大型蓄水池2口,铺设管网1800米,并与蓄水池相连,采用坡面集水,自流水灌溉,通过测算雨洪资源利用率达到70%。
废弃物排放:园区内建有生活垃圾及其它废弃物发酵池2处,经发酵的废弃物是很好的绿肥,作为果园的肥料,既处理了废弃物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