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02-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在中国科协、农、林、水三部(局)及北京林业大学的领导、关怀与支持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本着促进水土保持学科发展,为水土保持工作服务的宗旨,结合2004年工作要点、重点项目以及挂靠单位的中心工作,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一、主要成绩和综合情况: (一)国内外学术活动 1.组织专家参加中国科协2004年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及白皮书编簒工作我会为会议组织撰写3篇论文,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余新晓教授代表我会为大会作了“2003年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回顾与2004年及今后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的发言。 2.参与组织第四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 由台湾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22日至30日在台湾台北举行。31位大陆学者组成了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台湾157位学者和海外1名学者出席会议。4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60位专家学者在小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崔鹏、傅伯杰研究员、吴辉龙和游繁结教授分别做了“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的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进展”、“水土保持与生态工法”和“台湾山坡地土地利用与水土灾害关系”的大会报告。会议期间考察了雪山隧道工程、华山泥石流灾害社区重建工程、九二一震后农村聚落重建工程、集集拦河堰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冬山河生态文化防洪工程、阿里山景观生态工程,参观了台湾大学水工实验所及生工系、逢甲大学GIS中心及图书馆和中兴大学。 3.参与第五届海峡两岸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 由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水保学会共同主办,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主题为“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育”。近140位来自台湾、香港以及大陆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33篇,围绕“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育”主题,从当前海峡两岸三地的生态保育、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参与主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高级圆桌会议 由全球水伙伴(中国)、世界水土保持协会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共同主办的“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高级圆桌会议”于2004年11月5日至7日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来自水利部各个相关司局、流域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部分高校以及相关各省水利厅、省级水伙伴的负责人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自然基金组织、英国国际发展部等单位、组织机构、学术团体的代表共计70余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就水土保持政策与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政策,水土保持土地承包政策(“四荒”承包,租赁,拍卖等),农业保护性耕作政策;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流域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管理,水土保持与大江大河减淤,水土保持新植物,沼气推广;水土保持与群众脱贫—水土保持的公众参与,民营水保企业,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利用,植物资源经济开发,农产品加工与市场开发,农民培训和农村社区发展和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小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大流域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对河道减淤的作用等4个方面展开讨论。会后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江西省婺源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 5.参与协办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 由水利部主办的第九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18-21日在湖北宜昌隆重召开。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的400多名中外泥沙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大会。本次会议议题为:河流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影响。内容分为6个专题:(1)大型水利工程及其影响(2)河流泥沙;(3)河口海岸工程;(4)泥沙与环境;(5)土壤侵蚀;(6)泥沙信息。会议收到来自52个国家的会议论文500多篇,经过专家评审,390篇论文被会议接受并刊入论文集。会上有12名著名专家做主题报告。会议设有6个分会场,220位专家在会上报告其研究成果。 6.参与世界工程师2004年大会“资源和能源”分会场组织活动 7.接待台湾水土保持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访问活动 应学会邀请2004年7月14日-7月26日,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系李锦育教授一行等4人赴北京、陕西、内蒙等省进行水土保持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等访问活动。7月15日上午访问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座谈和交流了两岸目前的教学情况、科学研究成果和今后研究方向,表达了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愿望。 8.组织黑土地、长白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考察交流会 9.组织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2次编委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2次编委会会议于2004年3月20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会议中心内容:(1)听取了编辑部2003年编辑和出版工作情况汇报及今后工作设想;(2)传达了中国科协期刊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3)讨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出版重点;(4)修改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审稿意见单。为了鼓励科技工作者撰写高质量的科技文章,编委会决定每年编委参与优秀稿件的评选(范围:本年本刊发表的文章,比例10%左右),并从本年本刊的优秀稿件中择优推荐一篇参加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文章评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小光等的论文《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荣获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10.完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第2卷1-4期编辑出版工作 2004年4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源期刊。2004年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在完成本年度编辑工作的基础上,为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专刊;常务副主编和编辑部的同志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期刊编辑专业培训;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支持下,年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配备了一名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博士学位的专职编辑人员。 11.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工作,完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撰写工作组织专家撰写了“保持水土 保护环境 发展经济 造福社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2003年发展动态与科技进展”综述篇和“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纪要篇。 12.完成《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2004年3月提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中长期发展研究报告。 13.编辑发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讯一期。 (二)科学普及与教育培训 1.参加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 2004年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5月16日,我会参加了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的“走进绿色、拥有健康”大型科技游园会活动。围绕游园会主题,安排了专家现场咨询、展板宣传和资料发放等形式和内容的科技咨询活动。 2.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重点活动 7月3日,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北京重点活动,即“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科技进农家活动”和“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分别在国家图书馆、丰台区王佐镇和中国科技馆举行。我会参加了国家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宣传活动,内容有专家咨询、科普展览、科普图书赠阅等项目。前来咨询问题的市民非常踊跃,在首都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诚恳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希望我们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 3.组织林大附小学生参加科普日活动 6月21日下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学生科技协会带领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100名同学参观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动物标本室、昆虫标本室,使他们在体验科学的活动中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本次活动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达到了科普宣传的目的。 4.参与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世界地球日”咨询宣传活动 5.组织申报2004年度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 6.参与中国科协普及部的科普项目申请工作,学会科普网页制作项目获资助 7.组织专家参与中国科协的“走向2049”-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大奖赛出题工作 8.组织申请中国科协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 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对申报单位进行了初步审查,向中国科协推荐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为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经过评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批准为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 9.联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共同举办了2期全国甲级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单位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班 受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委托,2004年3月和11月,分别在北京和成都举办了2期全国甲级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单位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班,共有445人参加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和水土保持制图等课程的学习,取得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10.继续与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共同举办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培训班1期,来自水利水保行业的 150 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培训。 11.编写并印制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活动的宣传册 (三)自身建设和组织发展 1.参加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的农科学会的改革研讨会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要求,学会秘书处针对学会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准备了会议交流材料,参加了会议。 2.完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个新专业委员会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重新登记备案工作。 3. 组织完成推荐评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的要求,按照推荐评选的程序,上报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何园球研究员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史立人总工2人。经过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选,我会推荐的2位候选人全部入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4.我会推荐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毕华兴副教授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5.参与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候选创新群体工作 根据中国科协科协通知要求,经专家评审,推荐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为候选研究创新群体。 6. 组织推荐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_IGBP)第五届委员候选人经过多方协商遴选,确定我会推荐的北京林业大学孙向阳教授入选为第五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7.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发展会员共计163 人,其中: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直接发展会员 7人,分布于未成立省级学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省级学会发展会员156 人,目前全国性会员共计9519 人(重新登记142人,发展163人)。 8.2004年会费总收入为 17091 元,直接缴纳给学会的会费为1091元,其余均为省级学会收取的会费为16000元。 9.加强网络信息更新 为进一步密切与会员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学会将举办的各项活动信息和学术动态及时地更新,扩大了学会的影响。 10.为了便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建立了图书资料库,实现了图书资料的电子管理。 (四)专业委员会活动 1.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 (1)参与组织了第四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负责大陆部分学术论文的征集、初审、参会代表赴台手续申报、办理、组团、会后总结等工作。 (2)协助筹备2004年12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年会工作。 (3)2004年5月-8月分别在四川茂县、凉山州西昌市举办了两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培训班,共计300人参加培训。主要培训对象为附近县市主管部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培训时间3天。 (4)组织编写《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技术》《滑坡崩塌灾害与防治技术》《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技术》3本科普宣传、培训教材,共计45万字。预计2005年10月出版发行。 2.预防监督专业委员会: (1)协助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和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共同举办2期全国甲级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单位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班,445人参加学习。 3.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 (1)参与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加深理解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意义;总结交流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进展、成效及主要做法;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 4.防护林专业委员会: (1)组织召开了“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对太行山绿化工程规划20年暨启动实施10年来的成绩、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当前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会议参观了山西省壶关、平顺和黎城的工程建设现场,表彰了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51个先进单位和104名先进个人。 (2)加快技术规程编制进度,规范工程建设。配合科技部门组织专家对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技术规程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继续组织修改平原绿化和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根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标准制订计划,组织广西自治区林业局、山东省林科院分别完成了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和沿海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的初稿,并正组织征求各地的意见。 (3)推广工程建设与治理模式,强化培训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组织中央电视台完成了《三难地造林技术与治理模式》(石漠化治理、干热河谷造林和紫色页岩造林等三集)及《太行山绿化技术模式》的拍摄工作,并在中央电视7频道“科技苑”节目连续播放;继续组织各地大力推广和应用一批成功的建设与治理模式,在各地掀起了宣传模式、应用模式、总结模式和探索模式的高潮;组织九省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完成了赴欧洲进行“森林经营技术与管理”培训,赴日本“林业项目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理念。举办了一期沿海地区46个重点县县级领导干部研究班的培训工作。 (4)推进中美森林健康建设,扩大国际合作领域。组织5个试点县编制和审批今年的作业设计,落实了项目建设任务和资金;完成森林健康项目的两年项目运行总结工作和下一步合作方案,为中美林业合作第二次会议提供项目材料;组织中方专家两次深入试区进行技术指导,并初步完成试区监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接待美国4名专家,并组织中方4名专家联合对北京八达岭、江西信丰和陕西佛坪试区进行现场考察指导,组织5个项目区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专家讨论和研讨,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组织设计单位设计了“森林健康”专用徽标,并正式启用。(5)进一步加强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试点工作。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勘院的专家对3个试点县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现场评审,组织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市林业局、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试点实施进行了评审论证,目前,各试点县重新按专家要求调整了方案,正在审批之中;组织试点县完成试点项目资金预算,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批复作业设计,指导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组织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初步完成项目监测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6)加大了宣传力度,树立长防工程的新形象。积极组织各地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进行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专题对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峡库区绿化、南水北调沿线绿化、西柏坡绿化、红树林建设及平原绿化等,在人民日报、绿色时报、造林经营简报及国家林业局网站、新华网等多种媒体上进行系列宣传,扩大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委托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五集《太行山绿化工程》系列宣传片,并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中播放;组织中央有关媒体对太行山绿化工程进行系列宣传报道。 二、存在的问题: 关于学会换届改选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多年、多次提出批评并要求尽快进行此项工作,今年9月17日又发文 “关于要求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年内完成换届工作的通知”,限期2004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换届改选工作(科协学发[2004]095号)。为此,学会秘书处及时向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转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要求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年内完成换届工作的通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会换届改选工作进展很慢,影响和制约了学会工作的开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