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成效

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11-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 以规划为龙头,全面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宁海县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完成后,划定并公布了省、县两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制定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得到充分完善。2000年宁海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95.57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为131.3万吨;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为72.54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为60.6万吨。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3.03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减少70.7万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5.5%,土壤侵蚀量减少率为53.8%。 2、 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实施山、水、田、路、湖综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抓典型,以点促面,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完成200公里溪流治理,200公里清水河道整治,48公里小流域治理,3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11座水库除险加固, 665座山塘治理,200处农村水环境整治,200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2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改善,20公里非标准海塘除险加固。特别是五大溪流治理,始于2011年,投资近30亿元,已累计建成标准堤防42公里。前童、深甽入选浙江“治水美镇”,下洋涂围垦工程荣膺国家“大禹杯”优质奖。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区域内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56.3%。 3、 以荒山治理为重点,开展绿化造林、封禁管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十二五”期间,造林1008亩,森林抚育3162亩,森林蓄积从15.8万立方米增加到17.5万立方米,全县累计完成绿化造林4.55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14.2公顷,林木绿化覆盖面积1208.7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2平方米;新增平原绿化面积5000亩,平原林木覆盖率从2010年的16.8%提高到19.8%;累计完成道路绿化295公里,通道沿线林相改造2500亩,河道绿化129公里,生物防火带建设100.7公里,沿海防风林带15公里,森林抚育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县域内林草保存面积54697.5公顷,宜林宜草面积57214.9公顷,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5.6%,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 4、 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为主,全面禁止陡坡开荒 根据全县实际情况,确定低丘缓坡为坡度6~25°,海拔300米以下,地块面积大于1公顷的丘陵区域。海拔在300米以上或者坡度25°以上的低丘缓坡不进行开发。根据《宁海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10—2020年)》,明确规定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生长茂盛成片的经济林、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特种用途林、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等区域不允许进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全县低丘缓坡资源总量为29000公顷,已开发4200公顷,不能开发16300公顷,可供开发的低丘缓坡资源量为8500公顷。 5、 以矿山复绿为抓手,强化水土流失治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矿山复绿治理工作,制定出台了《宁海县矿山资源规划(2006—2020)》、《宁海县采石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投入资金203.37万元,完成32家废弃矿山采石场治理,治理面积10.5万平方米;同时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实现开采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矿山企业共投入2000多万元,陆续创建了3家县级绿色矿山,1家市级绿色矿山。 城区防护林带 徐霞客大道绿化工程一角 坡耕地治理 生态清洁型河道——白溪 西溪水库水源地保护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