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情概况

二、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6-11-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1、“森林城市”驻地而起

开化县于2011年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2年初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任务,全力推进森林生态网络、森林生态保护、森林文化发展和森林产业建设,着力打造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生态休闲、宜居宜游的森林生态城市,城市森林布局不断优化,城市森林功能显著改善,森林城市景观更加优美。以“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依山傍水、山抱水绕,生态宜居”为城市布局主基调,确定了“城市绿化提升、环城景观林建设、森林通道提升、森林水岸建设、森林村庄和村庄防护林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森林产业发展”等八大建设任务,共投入城市绿化资金5.85亿元,县财政投入2.42亿元,部门整合资金投入0.47亿元,企业及社会投入2.96亿元。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33.81%;人均公园绿地9.31平方米,公园绿地乔木树种面积比重85.6%;单位、居住区绿地率26.02%,93%的居民出门500米有公园休闲绿地;主要道路绿化率95.8%;河道绿化率100%。城市建设区高速、国道、省道绿化率98.9%;河道、渠道、堤防、骨干道路绿化率91.3%;湿地公园1处;环城防护景观林4680亩;农田林网控制率90.6%。2015年开化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城市”。 浙西绿色屏障

2、“美丽乡村”似仙境

2011年,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工作要求,立足生态优势,紧密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人文特色,以“建生态乡村,享品质生活”为目标,以“一心二线五片多点”为基本布局,开展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实现村村优美,共投入资金1.8亿元,通过近三年的积极实施,全县完成110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118个沿线综合改造提升村建设项目,“钱江源秀美山水线和古田山田园风情线”两条精品线和沿线26个精品村建设已取得较明显成效,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市级生态示范村212个,省级绿色饭店1家,省级绿色企业6家、省级绿色学校12所、省级绿色社区6个、保护母亲河省级生态监护站2个,“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进一步改善了开化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山野闲居台回山
生态景观拦沙坝
美丽乡村——朴岭村
陆联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3、“生态农业”茶飘香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旱洪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明显减少了,过去跑水、跑土、跑肥的低产劣质田变成了高产、高效、优质的丰产田。全县建立了茶叶、油茶、食用菌、清水鱼等产业基地,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形成茶叶、蚕桑、食用菌三大支柱产业。2015年茶园总种植面积12.2万亩,茶叶总产量1.33万吨,产值8.36亿元,茶产业呈现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三增”态势。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9家,家庭农场7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11家。建成省级清水鱼、清水龙虾、大鲵精品园,荣获“中国清水鱼之乡”称号。在杭州、义乌建成开化清水鱼配送(展示)中心,实现年产量1750吨,产值1.3亿元。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农业生态水平进一步提升。 长虹乡生态茶园
龙顶飘香百花开

4、“国家公园”名远扬

开化生态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水土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80.7%,境内有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2209.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916立方米。多年来,开化县始终坚持把生态发展作为县域中心工作来抓,从20世纪末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到今天全力打造“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化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始终坚定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路。成功创建全市首个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拥有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长虹台回山等一批著名景区,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今年2月23日,开化县委县政府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汇报开化“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说:“开化是个好地方,我还是要回去看看的”。 马金溪畔
长虹乡高田坑梯田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