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园区功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5-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园区浓缩与汇合了近年来深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技示范、科普推广、实验研究及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平台和寓教于乐的课堂,对帮助青少年儿童及广大市民了解水土生态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园区基本功能 园区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进行规划,一期工程围绕水土文化和水土保持科普展示两条主线开展设计,将“文化性”与“景观性”融入设计中,构建具有深厚中国水土文化底蕴、丰富水土保持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功能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水土文化展示方面,园区借鉴自然界中的土、木、金、水四大元素营建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和水清园四个主题园区,通过展示土壤、植物的特性宣传我国重土的传统文化,提倡爱护水土资源、善待花草树木的生态观。在水土保持科普展示方面,园区建设充分利用原有废弃采石坑口的场地,巧妙构思,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设计主线,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集中布设了水土流失模拟设施、根箱模拟设施、坡面径流小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展示区等。其中,坡面径流小区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部分的深圳监测点。 1.1水土文化展示区 通过景观模拟手法,着重阐述了传统的五行理念,以新颖的设计展示水土文化。以土、木、金、水等文化元素为开篇,用现代设计语言表达自然界万物朴素的精神实质,同时结合水土保持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精神,搭建大众与水土保持事业近距离接触的平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引人入胜而有所思的水土天地。 蚯之丘 五色土展示 土厚园 木华园 金哲园 水清园 1.2水土保持科普展示 以水土流失的形成、形式、危害、治理为设计主线,通过景观化的处理手法,运用模拟的形式展示水土保持原理及水土流失危害,展示植物根系生长状况,使参观者对水土保持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参观者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意识。 变坡陡槽设施 水土流失模拟设施 根箱模拟设施 1.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展示区 园区以现状地形条件为基础,根据区位的不同,将传统的技术工艺与近年来在城市水土流失治理中研究、采用的先进工艺措施进行对比展示,一方面使不同专业、不同层面的参观者得以系统地了解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另一方面更突出各项措施的区域性、针对性。 (1)护坡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沿原状山体边坡全面展现常用的护坡工艺,介绍各项措施的工艺要求及施工特点,体现边坡治理工程的截、排、护、挡等措施相结合,突出城市水土保持措施生态化的导向。 浆砌石护坡 干砌石护坡 生态袋护坡 植物护坡 喷播护坡 木桩护坡 铁笼装石护坡 木箱填土护坡 (2)沟道防护工程 选择典型的沟道地形条件,沿沟道发展方向,从沟头、沟床部位分段布设各类型沟道工程及护岸工程。 竹编谷坊 木谷坊 1.4坡面径流小区 园区选取西丽水库库尾坡地布设坡面径流小区,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广东省部分的深圳监测点。该监测点安装自动观测气象站,共设置8个坡度为22.5度的标准径流小区,布设了裸地、自然草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乔灌草混合林地等五种立地类型,各小区下安装集流池、分流池、集流槽,适用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观测。 坡面径流小区 自动观测气象站 2.园区扩展功能 园区根据场地现状地形地貌特点,将水土保持科普展示、教育与园区环境改造结合起来,通过参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面向水务工作者、中小学生、学生小记者团等不同层面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水土保持知识。2012年2月25日,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教育部与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并授牌。同时,我市先后编制出版《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中学读本》,印发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宣传彩页,制作宣传短片和光盘,并通过移动电视、广告牌、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 在科研方面,园区通过设置4组8个对比的坡面径流小区,研究在不同的降雨情况下不同立地类型的产流产沙数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园区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建工作,提供试验场所,通过与高校合作研究提供园区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含量。 水利部刘宁副部长、深圳市吕锐锋常务副市长来园参观 水利部李国英副部长来园参观 时任水利部副部长周英来园参观张文台上将来园参观 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万科城实验学校学生来园参观 罗湖区罗湖中学合唱团学生来园参观 南昌工程学院水保专业学生来园参观 深圳市彩田中学学生来园参观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中学读本 园区宣传光盘和彩页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